时间: 2014-04-14  李进     10055

昂起贵州!雄起贵阳!

 

昂起贵州!雄起贵阳!

        李从国博士访谈录

       贵州日报记者沈仕卫

        (2014-3-15

问:从网上资料看,李博士在经济理论研究上为改革发展做了不少突破性的贡献,能简要介绍一下吗?

1991年在贵州省委党校任教的我,同时考取了厦门大学和中央党校的经济学博士生,后来选择了到中央党校攻读博士学位,94年毕业后先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委,及中科院所属国企从事经济研究工作至今。如果说在经济理论研究领域为国家改革发展做了些许工作的话,有这么三件事。

一是曾于199566日,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头条发表了“把搞好搞活国有企业落到实处—对‘抓好五百一千家国有大企业’战略的思考与探索”署名文章,该文受到了时任总理李鹏和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同志的肯定和表扬,是改革开放史中第一次系统提出“抓大放小”理论,并在党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的首倡之文。19年前的事了。

二是200311月,参与主持策划了经国务院批准的“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系列活动”,并与克莱恩、赫克曼等6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及厉以宁、林毅夫、我导师王珏等五位国内鼎级经济学家一道,由我主笔起草了全球第一部共同的经济发展宣言——“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珠海宣言)”。

三是2004年至2006年,先后在《瞭望》周刊发表一系列文章,提出了“绿色现代化”理论体系,这是一个比“绿色GDP”更为深刻前沿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与今天的低碳经济殊途同归,至今仍不失前沿性。该理论体系网上可以搜索到。

而实际上我认为作为一个独立学者,我在理论方面最重要也是最满足的成果,是在秉承传统文化核心“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相宜”的个人伦理主张。该主张的核心,是从个人角度出发,通过个人积极主动自觉的内在心灵开发和素质提升,实现个人与自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达成个人内在与外在的动态平衡,使构成万事万物的三个基本运动系统——个人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三者在相互运动中相互协调、相得益彰,进入“天人相宜”的人生最佳境界。“天人相宜”与“天人合一”尽管描述的都是人的内在与外在相互协调的关系,但着眼点和侧面不同。这个不同在于:如果说“天人合一”是由上而下、由面而点进行社会治理的社会版本的话,“天人相宜”则是由下而上、由点而面扩展社会自律的个人版本;如果说“天人合一”是一种外在的灌输教化的话,“天人相宜”则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自觉提升。在科技不断发展社会物化趋势越来越强烈的今天,在社会治理方面无论东方还是西文,各种社会制度都遇到了瓶颈,外部的教育灌输和法律约束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天人相宜”的个人伦理主张,可解社会之积瘀肿胀于个体微循环的舒畅之中。换言之,个体素质提高了,社会的麻烦一定会减少,且不说个体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意味着社会素质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分工日益精细,人口日益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治理方式亟需提升。无论任何社会,都需要管理好个人,然而如果在现在通行做法——外在的法律强制和道德约束的基础上,再加上个人内在的自觉,将“外在的规范”与“内在的自自觉”、“由面而点”与“由点而面”、“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有机结合,一定是提升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创新的、必然的努力方向。无论对东方还是西方的社会治理,都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大凡听到我讲“天人相宜”个人伦理的人,几乎都会拍手称快。出于敬畏生命、报效社会,我特别想把我的这份感悟让人们分享,“且把阳光当作酒,敬叩同生天下人”。于是写了一本书《换个心态活一回-天人相宜的心灵回归》,很畅销,第一版售完,第二版正在修改付印;专门建立了一个网站——“天人相宜心天地”(www.trxy.cn),加以渲染;半个月前还开办了一个“天人相宜”心灵修养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trxy123),持续每天早上发布两三百字的心灵修养感文,目前已经有500多听众。通过信息回馈我明显感觉到,“天人相宜”的个人伦理,在提高个人心灵修养,化解个人负面情绪,提高个人素质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这一觉悟正由我这的几个文化传播点出发,“润物细无声”地为个人、社会提供正能量。合抱之木,生于毫毛,坚信“天人相宜”个人伦理,一定会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

问:经李博士这么一点,就觉得“天人相宜”个人伦理主张是不简单的。那么你又是怎么想起要去思考这一问题的呢,是什么原因引起你去追索思考的呢?

“天人相宜”个人伦理创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说来你也许不相信,我是一个从癌症鬼门关里突围出来的人。20037月我因患鼻咽癌在北京住院治疗。众所周知,当今医疗条件下,患癌症等于老天判了死刑,缓期执行。然而当时我最最敬仰的老母亲还在,妻子善良纯朴不暗世故,儿子天真纯朴还未上小学,死不得哦,不敢想像没有我的亲人们会有什么样的不幸与灾难。放疗3个月出院,我只关心如何活下去,立即开始思考如何从癌魔手里挣脱之事。我知道很多癌症病人出院后不几年就会先后死去,存活5年都是少有的。因此我的自救方案必须超越绝大多数人的自救思想与方法,没有比一般人更深层次更符合道理更接近生命本质的自救思想与方法,就只能是等死。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和亲身体验,我发现癌症病人60%是吓死的,35%是过渡治疗死的,只有5%是靠自己的心灵力量的开启得天地之力自我拯救的。医生治不了癌症,只有自己能战胜癌症。于是,我开始了开启心灵自救的伟大复兴征程。我知道,世界上离精神、心灵、生命最近的学问莫过于宗教、儒学和心理学。于是我学习佛学、道学、儒学、基督教、心理学,兼收并蓄吸取营养。而在其中,心学之圣王阳明心学之颠的“知行合一”,实质性地帮助我撬开了心灵的天窗:灵魂深处或者说接近心之本然的知,才是真知(致良知),此时的真知绝非仅仅是形而上的抽象,而是与形而下的具体不可分离的“知行合一”的“知”。换句话讲,“知行合一”的“知”,不是懂了,而是做了。天下的思想者不少,然而不触及灵魂深处的思想是没用的,只有在面临死亡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从灵魂深处反复思考探索觉悟出来的东西,才真正接近生命的本质,可以拯救生命。知行合一的心灵能量自我开发,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感谢先圣王阳明,感恩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自我救命的潜心思考,使我更敬畏生命,更热爱人们,更想在有生之年给社会留点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的东西。我活着,身边亲人们都高兴,而如果每个活生生的个人都是好人了,这个社会不就是美好的天堂了吗。而在当代社会制度下,社会治理该做的都已经做得很好了,要再好很困难了,然而问题为什么一天比一天多。于是我想到了另一个角度,个人角度的自我修炼、自我提升如果能唤醒并激发出来,我们的天下太平不仅少了许多需要治理约束的对象,而且不是又多了一个普遍、具体、点点滴滴聚集起来的强大支撑了吗?“天人相宜”的个人伦理创新思想的提出,正是在自我救命的深层心灵思索觉悟过程中,不忘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社会的感恩,所摧生出来的。事出有因,天大的因。

问:请您谈谈你创办的全球贵州博士网及黔籍在京博士团体的运作情况,以及博士组织对贵州所作的贡献?

说句心里话,我们在阜外工作生活的贵州游子,知识分子也好,实业家也好,甚至打工仔也好,都非常热爱家乡,都想为家乡建设作贡献。正如赵克志书记所说的,愿意反哺家乡的贵州人不少。贵州在京博士组织,正是众多热爱家乡反哺家乡的团体之一。

2004年年底,当时贵州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段敦厚同志到北京出差,我去看望他并掏了张名片,上面印着兼职“中国博士联谊会执行副会长”。为什么我有这一头衔呢?因为我是个热爱公益的人,2000年中国首次由团中央、全国青年主办的“百名博士西部行”活动,我是唯一的政府官员代表。段书记说还有这样的博士组织,并问我在北京工作的贵州籍博士有多少,我回答有数百个。段书记当时把我介绍给了省驻京办主任马天去同志,说李从国博士是咱们贵州枘雍人,今后有什么事需要联系贵州博士老乡的,找李从国。我亦向段书记和马主任介绍了“中国博士联谊会”的事,并建议说可以模仿建立一个博士联谊会,为家乡建设做些有益的事。

次年,在当时的贵州省委副书记孙淦同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少农同志的关怀支持下,在省委组织部、省驻京办的直接部署下,于2005520日在北京成立了“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宗旨是以乡情为纽带,动员在京黔籍博士为家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我是老博士,年龄相对较长些,又是热心人,在黔籍博士群体中比较活跃,就成为了该群众团体的总通讯联络人——秘书长。组织成立了,由于是群众组织,至今仍没有办公室,没有电话,什么都没有。省驻京办信息处负责官方对博士联系点的联络工作。于是有事就召集大家到一块,没事就一盘散沙。在创新博士组织之初,作为秘书长,我建议办一个网站,作为网络工作平台,没有一个落脚处起码要有一个网络可以依靠。孙淦书记、张少农部长、省委党委龙超云同志都一致同意办一个工作网站。之后我对相关同志说,组织上出个万把八千的建站费,我来出人力、办公地点管理就行了,按省领导的要求尽快把网站办起来,好开展工作。建议后大家各忙各的,三番五次催促无奈情况下,我认为自愿反哺家乡的乡情博士精英组织,工作的开展是乎顺利关乎博士们的自尊心,不能因一些贯常的工作陋习而耽误了工作的开展,于是自己出资注册创办了贵州博士网,9年来一直作为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的网络工作平台。当时本人经济确实困难,有的朋友说我疯了,尽做些没谱没意义的事。当时只有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博士(现陕西省省长)、国务院研究室秘书司司长张定龙博士、劳动部法制司副司长余明勤博士、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孟杰博士、中央学校处长胡永佳博士、中国林科院副书记陈辛良博士、中铝集团处长杨振海博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李勇智博士、北大三医院主治医生黄永辉博士,加上我共10个博士,成为贵州博士网第一批网上可见照片和简历的博士会员。还有一些博士因资料不全,锣齐鼓不齐,没有列入。2006年会员发展到200多名,省里出了2万元钱,博士网凑了些钱补充,收集、编辑印刷了5000册《贵州博士名录(2006)》。孙淦书记还要求今后一至两年补充修订一次。不过后来一直没有修订过。发展到今天,在博士网登记的黔籍博士(包括资料不齐没上网页的)已经有1000多名。又考虑到阜外黔籍博士虽然大部分在北京,上海等其他国内大城市、贵州本地、加上世界各地都有贵州博士,需要联络和,于是又将网站名称改为全球贵州博士网,并请示省政府驻沪办张琼主任,请驻沪办与驻京办一道,成为全球贵州博士网的主办单位。今后还欢迎家乡相关政府部门,支持指导全球贵州博士网的工作。咱们贵州人的这个博士网站,9年来我一直像培育我儿子一样,经济再困难也会精心呵护,从没有丝毫怠慢。我们在北京有专门的100多平米的办公室,方便大家聚会喝茶聊天。今天我儿子已经长成了一米九几的英俊男儿了,全球贵州博士网亦健康发育成长为公认的全国最大、凝聚力最强、乡情最浓厚、会员人数最多、点击率最高的区域性博士精英文化网站,作为全球黔籍博士联络沟通的网络家园。我清楚地了解到,全国很多地方的驻京单位,也想办本地的区域性博士网站,也到我们省驻京办信息胡涓处长那儿学习取经过,但办不了几个月就办不下去了。全球贵州博士网,是家乡领导关怀的结果,是省政府驻京办、驻沪办、海外贵州社团群体、贵州在京黔人等相关单位和个人支持的结果。她是贵州人民的网站,是贵州的乡情特产,是全体贵州博士共同的网络家园。

在京博士联系点成立以来,在省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省政府驻京办、驻沪办、海外贵州促进会、贵州北京商会及省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和部署下,为家乡建设做了许多有益的公益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200510月组织的“贵州在京博士家乡行”活动;20069月贵州博士赴关岭考察活动;20077月组织的“贵州在京博导家乡行”活动,时任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在接见代表团成员时说“我要把贵州博士网放到我的电脑桌面上”;2008年清明节前夕“百名博士百里杜鹃行”活动;2009年北京医疗专家博士团“乡情健康快车”活动;20139月“百名博士贵州行”活动;20142月“黔籍人才贵州情·家乡行”活动,等等。每次乡情公益活动,省驻京办和驻沪办都积极指导,博士网具体联络操作。广大博士们或请假或休假抽出宝贵的时间,满怀回家一样的激情,踏上反哺家乡的公益之路。所有的活动,没有提过报酬之事,纯然的公益付出。作为活动的秘书长、总协调,博士们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抽闲等空回乡做公益的那一张张朴实的脸、一幅幅虔诚的表情、一个个匆忙的身影,常在心头显现。每想到这些,眼睛会自觉不自觉地为从贫穷落后的贵州大山打拼出来的博士精英们心中那份报效家乡的真情实义而滋润,亦为我们贵州人民有如此痴情的儿女而感到穿魂透魄的欣慰。有时我不仅会自问,如果我不是贵州人,我肯定没有机会去体验大山生养的儿女们对大山的无比深情是什么滋味。儿不嫌母丑,狗不怨家贫,贵州热爱贵州,贵州人不忘贵州,就是贵州必将会振兴的人文保证。

今后我们全球贵州博士网、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以及各专业的博士团体,自当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贵州家乡的事,就是家里的事,就是自个儿的事。只要家乡有需要,信得过我们,我们一定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正如蒙启良副省长前些年在京接待黔籍博士时所说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得钱出不了力的要为贵州家乡说句好话。

问:听说李博士在家乡开发苦荞项目,做得怎样,通过你的实业体验,你对贵州的投资环境有些什么建议?

讲来也许有人不相信,我到贵州家乡去投资苦荞项目,不是为了做生意赚钱,而是为了了却为家乡扎扎实实做贡献切实回报故土的夙愿。我在大地方算不了什么,但在纳雍家乡可是大名人,大孝子。我是纳雍山水养大的,我要像孝顺父母一样报效家乡。我们五十年代的人,是“人活心上”的人,活的就是感恩。在北京的朋友老乡们都知道,我现在虽然是病后长休,但我从来没有停止工作过。我还有几十个社会兼职,兼北大证券所、中科大、对外经贸大等院校的客座教授和研究员,还兼任河南银鸽、东土科技等上市公司董事或顾问,我自己成立的经济策划中心业务也很有档次,我断不会为了赚钱回老家去辛辛苦苦做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苦荞产业的。然而我的确回家乡做苦荞了。一开始是业余,想开个头就行了。后来没有办法越来越成主业了。原因是我老家毕节纳雍县盛产苦荞,苦荞具有降“三高(高血压向血糖高血脂)”功能,在我母亲患脑梗阻晚期,食用苦荞使我母亲的病痛折磨实实在在地减轻了许多。我感恩苦荞,09年曾写了两篇歌颂苦荞的文章,一篇是6000多字的“苦荞救母,跪感天恩”,另一篇是在《贵州日报》发表的“苦荞颂”(原名“苦荞礼赞”,编辑给改名了),现在网上还能搜到。有人说我无事坐不住了才会故弄弦虚,为什么非得把又黑又丑的苦荞写得如此高风亮节珍贵风雅。同时我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全中国各地满世界的“三高”,具有药食同源防治“三高”功能的苦荞如果能开发出来,一定有天文数字的大市场,一定能变家乡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贵州毕节地区是属苦荞物种源发地——乌蒙山脉,产地正宗,物种原始,质地优良,功能昭然,于是我下决心要引导和刺激家乡人开发苦荞,在贵州毕节本土打造一个苦荞行业的上市公司。基于此,我从07年做荞面汤给我母亲吃的时候,就开始筹划在家乡打造一个苦荞行业上市公司。于是08年开始申报专利,09年在老家纳雍成立公司,一直做到今天。然而老天真会捉弄人。我算是个及格的思想人才,但我是万万不合格的管理人才,然而我不得不硬起头皮做管理。为了做苦荞,我拿出了当年饿着肚皮高考、吃馒头咽咸菜考博士的劲头,读了几乎所有关于苦荞的中英文资料,前后研发申报了10多个苦荞产品发明专利,目前授权的发明专利就有4个,其中两个专利填补国际国内空白,具有垄断性,开发出来价值无可限量。全国关于苦荞的有价值的专利只有六七个,四个在我手里。在品牌文化方面我可以说做到了全行业前列,鹤立鸡群。我发明了一个象征天地人和的、具有高端哲学创意“三极图”来做品牌LOGO,由于此图是由“三基色”平衡组合而成的,旋转起来图形自行消失化为白色,曾经有家汽车商出数可观的价钱想买断知识产权,用此图去做汽车的标识。但这个LOGO是用来做苦荞的,而且是品牌的核心,我当然不可能卖。而我的发明专利,业内行家估价很高,特别是其中两个垄断型专利每个价值都是非常可观的,每天想收购的信件不断飞到我在北京的办公室,想高价收购,但我不会卖。因为我要在老家打造上市公司。我还把“天人相宜”这个我认为一生最大的思想成就,拿来做品牌名称。我所写的畅销书《换个心态活一回-天人相宜的心灵回归》,一个起因就是从侧面烘托苦荞的文化品牌。用著书立说来渲染品牌,在国内大集团大公司都非常少见。然而万事具备,却欠东风。东风是什么,是人才,是管理人才。在老家,连好会计也找不到,甭说合格的管理者。好的管理人才呢,又不愿到纳雍去。要把项目迁出来呢,我觉得对不起生养之地。而要在生养之地继续坚持呢,只能是我亲行管理不称职地力挺着。北京的、贵阳的一些投资商极力说服我,把项目迁到贵阳,他们可以投大资金入股。然而我从内心不愿把项目迁离老家。不知道是不是祖宗埋在那里的原因。尽管我现在年龄大了,老是在北京、贵阳、纳雍打转,为了苦荞其他什么事都干不了,尤其是我本不是搞管理的料,的确艰苦,而且又苦得不是地方。但我们这代人是不会轻易认输的,不是不能输而是输不得,我一定要坚持在家乡把苦荞做出来,做一个上市公司出来。当然,贵州就是家乡,我也会考虑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要害是项目的成长,是打造一个上市公司。此任不完成,回贵州老家不敢抬脸。我坚信,我能把命从鬼的手里抢回来,也一定会在贵州做一个苦荞上市公司。等着事实的见证吧!

要讲投资贵州的感想的话,问题无比的多,而且非常复杂,就简单讲大家一看就明白并有同感的四点。一是人才难觅,经营管理人才普遍短缺。二是投资环境亟需改善,政府服务需要在知行合一的层面上,做到真心真正关心、支持、呵护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成长。如果政府官员不能把为企业服务的事,当成家事来办,企业要出头是难于上青天。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比上青天还难,难得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体制内银行基本不与中小企业打交道。连我这样有点儿社会信誉的人,也妄想贷到正规的银行贷款,更别说一般的弱小企业了。我做苦荞近5年了,我们北京的黔籍博士们为此投了七八百万,却得不到一分钱的银行贷款。不是不想贷,而是一接触看脸嘴感觉贷不到,于是不再想贷。前几天与纳雍信用社的同志接触了一下,觉得信用社的同志很热情认真,于是想贷点款助力项目推进。四是必须全力发展非公企业。土地财政在走下坡路,而且不是可持续的财源。公营企业由于低效率的本性,不可能长期健康可持续地提供财政收入。唯一的出路,是加快市场化步伐,充分创造、激发、挖潜和发挥市场活力,培育真正意义的创造型企业,打造可以在竞争环境中持续不断提供税收的市场经济主体。没有非公企业,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只能是坐吃山空。

问:此次写《激情燃烧的贵阳》虽然文字不长,但引发贵州高层关注。这方面您一定还有更多的思考,请详细说说。

好的。

我们五十年代生长的人,对家乡的感恩和爱是刻骨铭心的,长期而且沉默的,不到必须说出来的时候一般是不开口的。我们贵州在地球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有最适宜人类生存的经度、纬度、高度、湿度、温度和负离子度,是人类离天最近的所在;贵州山川秀美,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民风纯朴。然而与此相连接的,不是天堂的贵州,而“富饶中的贫困”。如何破贵州“富饶中的贫困”,数百年来一直贵州人民最大的心结。振兴贵州,一直贵州人孜孜不倦追求的“贵州梦”。

作为一个经历丰富的经济学者,我深深地认识到:横亘在贵州“富饶中的贫穷”之间的,是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发展眼光是否独到、发展措施是否妥当、发展动力是否有效。只有当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时位相通地有效联系在一起,才是贵州真正的出头之时。

我去年9月和今年2月,承蒙贵阳市人事局杨宇局长、毛荣副局长等领导同志的信任与委托,我两次参与带“百名博士贵州行”和“黔籍人才家乡行”代表团到贵阳市学习考察,能贴近、深入地了解贵阳的发展变化实际。通过两次活动的了解,特别是听了领导介绍、实地考察和贵阳市正在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并将前后5个月两次活动的情况作深入的对比分析,种种事实和迹象表明,贵阳当前所具有的发展位势,不是一般的变化能造就的,只有“涅槃”层级的理性升华与变革,一种接近王阳明“知行合一”境界的创新变革,才能造就当今的位势。当时思想的感觉,犹如我当年向心灵开发求命时突然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里得到突破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一样——贵阳今天的位势,不正是贵州人一直在寻求的“革穷命、挖穷根、雪穷耻”的大好机遇吗?当前的贵阳,已经形成了发展方向正确、发展眼光独到、发展措施妥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什么东风?就是“发展动力是否有效”。什么是“动力”,就是我们贵阳从的双手与脑壳。贵阳人看到这一点了吗?贵州家乡父老看到这一点了吗?机会来了我们贵州人还无动于衷吗?要抓住机遇我们贵州人是否该切实提升自身素质呢?于是,我捉摸写篇文章告诉家乡父老兄弟,“革穷命、刨穷根、雪穷耻”的机会来了,一定要逮倒不要放打脱了啊!一定要满怀激情积极主动自觉迎合机遇、抓牢机遇、用好机遇啊!不要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了!于是去年9月参加完“百名博士贵州行”活动后,我回到北京就立即写了“激情燃烧的贵阳”。可能是仅仅参加一次活动了解还不够,写完了总觉得不够味不带劲,就放下了。今年210日我又带团访问贵阳,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和考察贵阳,当接近真相时,我立时感到震撼。于是经过几天酝酿,于考察活动结束的第三天正月十五,在宾馆里卖了两包方便面,众早上6点一屁股坐下去到晚上9点半,一篇反映贵阳改革发展变化的、加了一个附标题“知行合一革穷命、挖穷根、雪穷耻”的文章——“激情燃烧的贵阳”写成了。稿子成后,我通过程序呈送一份给陈刚书记,表达我们贵州博士游子的心声和我们对贵阳发展的看法。同时我也将稿子发给我理论圈子里的贵州老乡们看,无一不认为文章道出了贵阳的实情,吐出了我们贵州人的心里话,还赞扬说我为家乡做了件大好事,摧捉我赶快发表,让家乡父老们看看。于是,我把文章送给了贵阳日报一个跟团采访的记者。而正当我着急催问稿子发表情况时,没想到310日“激情燃烧的贵阳”在贵州日报、贵阳日报同时发表,贵阳日报还发表了陈刚书记给我们贵州游子的勉励回信。作为一个19年前曾经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头条发表“抓大放小”署名文章的我,的确不会因为文章在地方报纸上发表而太激动,激动的是为什么此文能引起市委书记如此的高度重视,为什么市委书记在百忙中还要抽时间回信呢?更为难得的是,日理万机的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当天看了报纸后即批示,表示了对热爱家乡反哺贵州的人的赞许与勉励,说文中所提的“激情燃烧,‘革穷命、挖穷根、雪穷耻’的激情,正是时下贵州各级各族干部群众需要进一步激发的精气神,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使我非常感动,直到现在还平静不下来。不是因为文章是我写的得到了家乡首长的肯定,而是这篇文章引出的故事,说明我们贵州省的领导集体,是多么热爱贵州,多么想打造、动员、集成一切积极有效的力量,改变贵州贫穷落后的面貌。如果两位书记没有这样的情愫,那么“激情燃烧的贵阳”一文,就仅仅是3000多汉字的堆积而已。很多像赵书记、陈书记一样的作为“外来贵州人”的各级领导同志们,对贵州人民的爱,对贵州发展之切,的确比许多本土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人由衷敬佩。

    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发展归根到底依赖于人的发展。没有过硬的人文素质,不可能有发达先进、富裕安康的社会。当前贵州经济社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能否抓住机遇,来一次彻底的“革穷命、挖穷根、雪穷耻”,是对贵州社会人文素质的严峻考验。贵州父老乡亲包括我们在外工作的贵州游子,为真正做到振兴贵州,我们迫切需要把积极主动自觉地把自己放到更为严格要求的熔炉里锤炼,提升自己,才能迎合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彻底改变贵州贫穷落后的面貌。振兴贵州亦如我在前面据说的那样,不仅需要政府由上而下、由面而点的指导、关怀与扶持,而且需要每个贵州人自我素质由下而上、由点而面的积极、主动、自觉的锤炼和提升。汽车再好,没有汽油不足、没的质量不好,是跑不起来的!

    贵州家乡父老们,当前是贵州发展的大好历史时期,点燃“革穷命、挖穷根、雪穷耻”激情时候到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党政一心,政民一心,上下一心,内外一心铲除压抑贵州人数百年的——“富饶中的贫困”。

问:谢谢李博士!

谢谢!

联系我们:13439028853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