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08  gzadmin     57

北师大教授陈建翔博士谈家庭教育的类经济学思考

北师大教授陈建翔博士谈家庭教育的类经济学思考

家庭教育产能过剩、家庭教育泡沫与家庭教育系统性风险

陈建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家庭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图片关键词

今天一个老朋友来电话,说他教过的一个学生,想自己办家庭教育机构,推广他的神奇学习方法,请我帮帮忙。据说,这种方法能够“扫过一眼,即可掌握书中主要内容,可神奇了!”我问这个孩子是什么文化程度?在哪里做过什么研究?朋友说是大专毕业,在工厂上班嫌挣钱少,想换一个活路,参加过一个家教培训班。

我跟朋友说,有这样想法的人,何止成千上万?近十年来,各地光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早教师”就培训了几十万人,他们谁不是这样想的呢?大家都有自己的“教育创业梦”、“教育致富梦”。

1、家庭教育产能过剩

在互联网时代,在信息控制眼球、微信控制人心时代,理论上讲,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学校、一个办学机构。神州大地,一夜春风,忽然一下子,凭空就冒出数十倍、数百倍于传统学校规模的“培训学校”、“办学机构”。每一个人,只要他愿意,随便请几个“专家”,或者自己扮演专家,就可以发通知、发广告,宣传招生,做家庭教育培训。中国的“家庭教育产能”,从未有过如此的“富足”、“繁荣”,当然,也就严重的过剩了。

2、家庭教育普遍的、深度的杠杆化

一下子多出来的这么多“学校”、“办学机构”,怎么生存呀?是个问题。为了争地盘、谋生存,就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普遍的办法就是“加杠杆”——吹牛、包装、撒谎、自欺欺人,把自己膨胀起来去吸引人、诱惑人。为了膨胀起来,十八般武艺都得上:“国学”的、“科学”的、“文学”的、“数学”的;经验式的、秘诀式的、灵感式的、口号式的、标语式的、神通式的、鸡汤式的;诱惑的、吹嘘的、洗脑的、嘶吼的、喧嚣的、吓唬的、讹诈的;发通知、发证书、发称号、发奖金、发分成……他们把能够想到的市场招数都穷尽了。他们自封“某某专家”、“某某大师”、“某某导师”、“某某首席”;动辄就是“全国领先”、“国内空白”、“亚太第一”、“全球首届”。据说有的膨胀得连地球都装不下了,就想起搞“什么什么天地观”、“什么什么宇宙观”,非常吓人!

我的一些江湖朋友,几天前还在问我最基本的教育常识,再见面时俨然已经是一副道行深厚的“教育大师”的行头和派头!其名片上的封号大得让人目瞪口呆。互联网时代,实在是“没有什么不可能”!

可怜我们的教育,被加了无数的杠杆,变成了一个个“钢铁大侠”,一个个“神通巨人”。现今的家庭教育,已经全面巫术化,全面神通化。面对教育高高在上的“神圣力量”,许多家长变得越来越渺小、卑微、畏惧、无能(这是各路“教育专家”们最希望达到的效果),不得不小心伺候、热心拥戴、顶礼膜拜;教育,正在许多家庭变成神秘的拜物教。

3、家庭教育泡沫和教育过度

那么多新增的“教育”,又加了那么多杠杆,无所不用其极,会是什么结果呢?不需要太多的分析就可以明白,那就是假、大、空的“家庭教育”,那就是日益膨胀的“教育泡沫”。

教育泡沫的“溢出”,如同一股股祸水无孔不入,所到之处,祸国殃民!处在泡沫之中的家长,畏惧、困惑、焦虑、无奈之下,纷纷加大、加紧、加快、加重对孩子的“教育”,把压力转移给孩子。这就很容易形成“教育过度”。教育过度使教育变形、异化,教育成为异己的力量同时压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度教育那个“过度的部分”,就是恨的力量、恶的力量,它在培养孤独、培养仇恨、培养愤怒、培养对抗。对于家长来说,则是惶惶不可终日。我们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2014年、2016年做的两次大型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家长(特别是孩子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其中三分之一是“严重焦虑”。现在国家在讲“中国梦”,而过度教育下的家庭,包括孩子和大人,做的又是什么梦呢?

4、家庭教育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或“家庭教育危机”

几天前,我在全国妇联主办的“海峡两岸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做主旨发言时说到,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爱与科学的双向互动缺失:一方面,我们误解、误用了“爱”,使爱变成了“债”,变成了“恨”,另一方面,我们不理解科学的本质,把许多没有根据的、没有普遍必然性的、甚至是自欺欺人的东西包装成科学拿去家庭教育市场贩卖。在此情况下,真正的爱与科学的交互作用就根本谈不上了。我提出,当前要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六个现实表现(“六个丢”)产生必要的警觉。

(1)把“家庭教育”做丢了?

家庭教育市场的膨胀,和对学校教育的盲目追逐和复制,造成真正的家庭教育“缺位”。家长一味追逐家庭教育市场行为和学校教育模式,使家长自身实施的家庭教育丧失独立地位,变成学校教育和市场行为的附庸;家庭变成课堂、培训班的延伸;父母变成教师、专家的助手。

(2)把“教育”做丢了?

教育过度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教育过程不能体现教育的本质。

(3)把“爱”做丢了?

对爱的误解、误用造成爱的“失真”。爱经常变成了“债”,变成了“恨”,变成了自私和对抗。

(4)把“家庭”做丢了?

教育焦虑引发病态 的家庭关系,造成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紧张化,酝酿无数的家庭悲剧。

(5)把自家“孩子”做丢了?

不顾孩子的自然发展,按照“邻居家好孩子的样子”、“邻桌优秀同学的样子”塑造孩子,造成自家孩子“天性的泯灭”、“童年的消失”。

(6)把“道”做丢了?

我们只重视“术”和“器”,丢掉了“道”。

以上,也可以看做是我对家庭教育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或“家庭教育危机”的看法。

5、出路何在?

当前的迫切问题,是要把家庭教育市场的乱象、问题和根源揭示出来,使广大家长有所认识,有所警觉,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要继续跟着跑,不要继续恐慌、焦虑。在此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政策导向,逐步在家庭教育领域实现“去产能过剩”、“去杠杆化”、“去泡沫化、”、“去过度化”,回归常识、回归理性、回归爱与科学。

在上面提到的论坛上,我提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复归”问题,就是要同时倡导爱与科学,加强教育中的爱与科学的指导作用,使爱与科学相互融合、相拥而舞、相映生辉,成为我国亲子教育、家庭教育的主旋律、主导力量。

这包括“六个归”——

(1)家庭教育要“归位”;(2)教育要“归本”;(3)爱要“归真”;(4)家庭要“归和”;(5)孩子要“归自己”;(6)人心要“归道”。

6、我的家庭教育观的“五个一点”

为了更旗帜鲜明地反对家庭教育的功利化、膨胀化和杠杆化,安定广大家长浮躁、焦虑的心,我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五个一点”:

(1)晚一点;(2)少一点;(3)慢一点;(4)轻一点;(5)闲一点。

当然,这“五个一点”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有针对性,它针对的是当下家庭教育“越早越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越重越好”、“越忙越好”的市场喧嚣。我是希望广大家长能够尽快恢复常识、恢复理性、恢复爱与科学的精神。



联系我们:13439028853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