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07-01  李进     5577

加快贵州省以旅游为龙头的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我省以旅游为龙头的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肖进源 李从国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贵州全球博士网)

我省以旅游为龙头的健康服务业依托绝佳的气候资源、优良的空气质量、纯净的山水文化、生态绿色的保健食品等资源优势,在相关产业的支撑下,初具规模,健康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支撑以旅游为龙头的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条件和成效

(一)支撑条件

1、环境多样

贵州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最高海拔达2901m,最低148m,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使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2、景观独特

贵州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独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瀑布群、溶洞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贵州有世界上惟一的三叠纪奇观(世界上仅有瑞士圣乔治山有部分出露),贵州三叠纪是大自然传承给贵州和全人类的珍贵资源,在世界上具有惟一性,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美学欣赏价值,具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的沉甸甸的文化、科技含金量。此外,还有梵净山地幔窗口、平塘救星石、关岭古生物化石群、三都石头下蛋等等。

3、气候宜人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最热月七月均温23度。而且,雨量充沛、多夜雨、多微风,紫外线强度低,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天然氧吧”、“天然空调”的美誉。

4、资源丰富

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开发高价值的旅游品牌景区景点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3处、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区4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84148项、国家水利风景区39个、国家地质公园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座、省级风景名胜区56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9座等。此外,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佛教文化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5、民风多彩

贵州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56个少数民族,贵州有54个,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8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其中全省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49.8%;布依族占97.3%;侗族占55.7%;仡佬族占98.2%;水族占93.2%。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贵州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6、分布广泛
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安顺、遵义、贵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黔西北、黔中、黔东北、黔西南、黔东南、黔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有大量分布,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集中,构成景观集群。全省各市、州、县几乎都有风景名胜区、点,且各具特色。

7、原汁原味
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众多的动植物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具体到某一景区,组合特点差异亦大,例如,瀑布景观:黄果树、十丈洞瀑布等,溶洞景观:织金洞、九洞天、九龙洞等,山体景观:荔波茂兰、梵净山、斗蓬山、雷公山等更是远山景观衬托出自身的雄奇和悠久的生态文化融为一体而显得古朴、神奇,令游人留连忘返。

8、天人相宜

贵州省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成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梵净山亚热带生态系统原始而典型,被誉为地球同纬度上的一颗绿宝石",荔波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集旅游奇观、民族风情于一体,是喀斯特科普生态旅游胜地;而位于黔东南的民族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相宜"的主题,成为贵州一大民族原生态旅游景观。
9、潜力巨大
贵州省地处祖国西南内陆,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数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例如:雷公山、月亮山、九洞天、威宁草海、乌江画廊、世界三叠纪公园、惠水涟江天生桥群和惠水燕子洞等至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这些地方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景物神奇壮观,是一块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全省还有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仍藏于深山人未知的状况;许多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10、生境脆弱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坡度,全省的平均坡度17.8,15度以上的陡坡占全省总面积的59.6%;二是高度带,全省最高点2901米,最低点148米,平均海拔1110米;三是喀斯特,全省喀斯特比重为61.9%,在全国乃至全球区域比重最大;四是河网密度,全省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500米,大大低于周边省份;五是山丘比重大,占到全省92.5%,山间平坝仅占7.5%,是全国惟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六是山峰密度大,达到78%,为全国之最。

在上述特征中孕育了独特的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度假的六度一风:

经度。以贵州为中心,往东走,是大城市,再往东是大海洋。向西走,是大高原、再向西走,是大沙漠。惟有贵州是一颗绿色的璀灿明珠。

纬度。据研究成果显示:地球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纬度是北纬5度至40度,目前,地球上的人口70%居住在北纬5度至40度之间,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贵州所处的纬度是北纬24度至29度。

温度。适合人类居住的年均温是摄氏10度—18度,贵州省年均温是摄氏15.3度;适合人类居住的7月均温是摄氏18度—28度,贵州省7月均温是摄氏23.5度。

相对湿度。适合人类居住的相对湿度是年平均3090, 贵州省年均相对湿度是75度。

海拔高度。适合人类居住的海拔高度是500——1800, 贵州省平均海拔高度是1110米。

富离子度。适合人类居住的富离子度是400——10000,贵州省平均富离子度是1000——7000

一风。贵州既无台风、又无飓风、还无雾霾,更无沙尘瀑。

基于以上六度一风,可以断言,贵州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二)发展成效

一是收入大幅提升。2014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895.9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525.33亿元,同比增长22.2 %二是人数增加显著。2014年,全省旅游总人数为3.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了5373.66万人次,同比增长20.1 %三是景区接待能力增强。随着全省旅游服务设施的日臻完善,景区接待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全省新增5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以上饭店20家,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主题度假酒店、乡村旅舍和房车露营基地,三星级以上饭店达342家。四是住宿餐饮业运行平稳。2014年,全省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6.95亿元,其中,住宿业零售额为21.97亿元,增长9.1%;餐饮业零售额为204.98亿元,增长8.3%。全年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22.71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住宿业增加值达67.36亿元,同比增长7.2%;餐饮业增加值达255.35亿元,同比增长6.8%

二、主要问题

从全省以旅游为龙头的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以旅游为龙头健康服务业的整体规划滞后。虽然我省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引导,产业发展尚处于尚待整合的松散型状态,尚未形成明确的贵州特色的旅游健康服务业发展方向,直接表现为产业规模偏小、总量偏低,文化挖掘不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偏弱等。

二是以旅游为龙头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链条短。前端产业(旅游观光)和后端产业(休闲度假、旅游商品)的链接乏力。从目前情况看,游客观光比重大,占70%,度假少30%,旅游商品所占旅游收入仅占10%左右等。

三是老年旅游健康服务业发展不足。目前,我省老年旅游健康服务供不应求。据资料显示:贵州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52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9%。随着人口老年化向纵深发展,老年人旅游服务业产品供给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四是旅游健康服务业信息化程度低。发展旅游健康服务业绝非仅是面对面的旅游服务、旅游管理,还有一片由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所支撑的远程旅游健康服务业,随着旅游健康服务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远程旅游健康服务业、智能旅游健康服务产品将成为大众生活中的必备品,以“在线模式”随时随地满足人们获取旅游健康信息、购买旅游健康服务的需要。目前,我省在此领域尚未起步。

五是旅游健康服务业产业结构单一。健康养生养老、大数据服务等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和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六是运行要素保障不足。旅游健康服务业产业投入较低。据不完全统计,旅游健康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70%以上属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用于旅游健康服务产业的投入只占20%左右。同时,缺少高端人才等。

三、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做好旅游健康服务业是满足群众迫切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切实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管理创新为保障。把我省旅游健康服务业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二是做好规划。在加快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旅游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树立制高点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做出符合我省实际,既立足于当前,更着眼于未来的整体规划。整体规划一定要先行,要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规划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所以建议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旅游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坚强保障基础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贵州省的有关规定和意见,参照周边省区的做法,充分利用好我省的优势,尽快制订出符合我省实际、切实可行的旅游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并将规划纳入全省十三五规划。

三是完善政策。发展旅游健康服务业既是产业工程,也是公益工程。因此,各级政府应完善旅游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尽快研究制定土地供应、财政补助、社会保险、医疗等相关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好税收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旅游健康服务市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种旅游健康服务业。

四是培育产业。旅游健康服务业市场需求大,市场广,产业链长,所以对旅游健康服务业的规划和培育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企业主体、科技指导、市场导向、多方参与。在项目策划上要思路新、起点高、手笔大、动作快、保护好。着力规划和发展好旅游健康服务业、健康管理、全民健身等支撑产业。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发展好旅游健康文化和养生、休闲、食疗、绿色、环保旅游产业,用具有我省特色和优势的环境条件促进旅游健康服务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五是重视人才。旅游健康服务业就具体内容而言,包括健康咨询、保健服务等。此外,和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还有医疗、保险、健身运动、健康饮食和食疗、健康信息管理和运用等。目前,国内旅游健康服务业专业人才紧缺,我省更是如此。因此,应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与旅游健康服务有关的各类职业学校,加快并规范培养旅游健康服务从业人员,以适应我省旅游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需求。


联系我们:13439028853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