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籍博士谈贵州 :贵州精神——贵州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
记者:在您眼里,贵州发展是怎样一种真实图景?
李从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民族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也与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1978年进贵工读书,从老家纳雍县到贵阳,先坐六、七个小时的土泥巴公路到水城,然后赶第二天火车到贵阳。80年代县级公路有所发展,但仍然是土泥巴路,需要经过一天时间,所谓“两头黑”,天麻麻亮起来坐车,天黑才到贵阳。而现在,可以经水城走,经大方走,经织金走,道路选择多,道路规格高,四、五个小时就到贵阳了。全省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可靠的交通基础。
记者:从政府到民间塑造了怎样的贵州精神?
付春:保护生态、珍视传统的精神。贵州各种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已经成为一笔重要的财富。2004年7月,一场百年未遇的洪水冲毁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黎平县地坪风雨桥,当地上百名侗族村民自发地跃入洪水中,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从贵州打捞到广西,抢救回了风雨桥73%以上的构件,特别是桥上的大型构件无一遗漏地被运回了村庄,使风雨桥得以重建。这是贵州人文化遗产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依托文化、不断创新的精神。贵州是旅游资源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贵州省适时提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必须走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这鲜明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贵州文化意识的觉醒,体现贵州人结合本地实际善于转化的精神。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公民意识越来越强。公民的积极参与,寻求保障各种合法权利的事件在增加,在贵州也是如此。
记者:贵州精神对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阮冰:要理解贵州精神,就要理解贵州精神的根。贵州文化的积淀,是传统的内陆高原农耕文明和带有保守色彩的军事文化的交汇。贵州精神的根有两支:军事文化和农耕文化。带着强烈军事色彩的外来文化与贵州本土农耕文化难以达到真正的交融。但从山外进来的“新”贵州人与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和实践中积淀了宝贵的生存智慧和发展经验,形成了共同的积极心理素质,那就是极强的包容性、思变性。这些智慧和经验的成熟,对贵州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凝聚成贵州精神,激发贵州人民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动员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推动贵州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
记者:贵州该怎样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阮冰:我认为,要实现贵州的跨越式发展,要从思想、制度、人才、教育、交通、信息化六个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战略措施,促进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是思想。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树立面向世界的市场意识、勇于赶超的竞争意识、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承旧立新的创新意识。
二是制度。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适合贵州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在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投融资体制、产权制度、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经济发展模式、资产经营机制、企业制度、分配制度、人才管理制度适应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三是人才。必须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引进、培养人才,有效使用人才。
四是教育。贵州的教育和全国相比,幼教事业滞后,教育设施落后,农民文化程度低,人力资本总体水平差,劳务输出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收入不高。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18岁前的教育这一重大的基础性工程,在此基础上抓好高等教育。
五是交通。贵广快速大通道把贵州与国内经济最发达、资金最雄厚的大珠三角地区联为一体,必将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大转折和新起点。
六是信息化。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通过信息化让贵州人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地参与贵州跨越式发展建设。
付春:贵州欠发达、欠开发,基础较差、底子很薄,各方面条件比较艰苦,所处地理条件特殊……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从来就没有失去信心,从来就没有放弃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他们自强自信,开拓创新,苦干实干,甘于奉献。这些都是对我们贵州人民树立的贵州精神。所以,要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在尊重和保护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要做到:低位与高端联通,通过大跨越的发展实现从农业文明的低位向生态文明的高端的跳跃;生存与发展共赢,通过生态现代化实现创造最好的人类生存环境与实现最有效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走出一条崭新的适合贵州发展模式的道路。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