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7-09-24  李进     5312

心系贵州 情牵家乡 回报故土——“贵州籍在京博导团家乡行”活动纪略

 

心系贵州 情牵家乡 回报故土——“贵州籍在京博导团家乡行”活动纪略

2007年6月6日至9日,贵州籍在京博导团11位成员百忙之中回到家乡,在几天的时间内,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奔赴机关、高校、企业进行座谈和演讲,深入毕节、六盘水等市地进行学术交流。他们纵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策划贵州旅游品牌形象,探讨贵州高等教育思路,谋划人才战略的实施……

精辟的论述和演讲,为人们送上一顿顿丰盛的智慧大餐。

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号脉开方”

“贵州籍在京博导家乡行”活动一行11位专家学者于6月6日中午抵达贵阳,顾不上休息,下午2点30分,就直奔座谈会会场,与省直有关部门围绕学习贯彻我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等主题进行了座谈。在听取了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韦昌明对贵州省情、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后,博导们从旅游开发、品牌塑造、环境保护、人才建设等方面,为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出谋划策。

 

图片关键词

 

  ▲ 6月6日下午,博导们与省直有关部门围绕学习贯彻我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等主题进行了座谈

 

随着“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日益叫响海内外,如何进一步发展好贵州旅游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博导团团长张汉林教授对贵州旅游的发展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目前“多彩贵州”的系列推介活动相当成功。但贵州旅游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就,要向一些旅游成功的城市学习。他说,香港如“弹丸之地”,但其旅游收入位列全球城市的前10位。究其原因,就是香港的旅游推介做得比较成功。贵阳就应该多与发达的国际城市实现航班相通,用人气带旺财气。如与香港,就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与航空公司联合,多开几条航线,如果航空公司拿不出这么多钱,省里面也可以补助一些,一段时间之后,自然会产生效益。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晓鲁则称,不管旅游也好,吸引外商投资也好,贵州必须树立一个贵州品牌,要给外地人一个“贵州印象”。他去夏威夷时,一下飞机,人家就会给你戴上一个富有当地特色的花环,不需要花多少钱,便会让你一下子记住这个地方。贵州目前最缺的就是创新,有的人创新的胆子不够大。他还举例说,湖南和贵州相比,各有千秋,但湖南的名气就要比贵州大,前两年的超级女声,就搞得在全国都非常火爆。他建议,贵州要想把旅游搞好,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得抛弃固定思维模式,组织专家来探讨研究,打造一个独具匠心的贵州品牌。让别人产生“贵州印象”,吸引人们来投资、建设贵州。

不管如何发展,环境的保护是第一位的,这是博导们的一致意见。
 

北京大学教授孟杰认为,GDP增长慢一点,烟囱少一点,并不是什么坏事。他走过20多个国家,他发现贵州山水不比任何一个地方逊色,作为一个贵州人,孟杰很骄傲。两年前,他曾带女儿回到贵州游览了一些贵州的山山水水,女儿的一句话:“贵州简直就和欧洲差不多。”让他十分感动。

和许多人一样,在飞机降落之前,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蔡曙山喜欢俯瞰即将到达的地方是个什么模样。他去过欧洲许多国家,发现欧洲的城市建筑就隐藏在绿荫丛中,让人浮想联翩。而到贵阳,他看见的却是大片的山体变成了白色,还看见高高的烟囱在冒着烟。“越是贫穷,就越是不能牺牲环境谋求一时的发展。”蔡曙山说。
 

蔡曙山的观点得到另一博导——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副院长杨胜天的支持。杨胜天认为,欠发达、欠开发的确是贵州的省情,但这并不是坏事,贵州保护得近乎完好的生态,就是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所在。他提出,贵州不能无限制扩大森林覆盖面,要根据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和生态要素,建设、修复有价值的生态。

博导们认为,贵州的希望在于人才,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千方百计让外地人才为我所用。
 

北京大学教授陈跃红表示,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要留住人才,甚至在某些岗位,要不惜高薪挖人才,不求为我所有但要为我所用。他说,在北京等地,对人才还是实行一刀切制度,60岁或62岁的人就退休了。对于退休的一流人才来说,一部分还要继续自己的研究项目,一部分人则到边远的地方继续工作。贵州可以以休闲旅游的方式,来挖一批人才,为贵州的建设出谋划策。这样,花的钱比较少,又可达到目的。

●6月6日下午5时,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会见博导团家乡行成员并与大家座谈。(见本期《我要把贵州博士网放到我的电脑桌面上》一文)

●6月6日晚,在博导团家乡行成员与媒体的见面会上,记者们的提问一个接一个,博导们的回答精彩不断。时针已指向10点,但大家兴致依然很浓。散会后,廊道上,路口边,博导们被热情的记者追着“请教”,尽管已经很累,但他们仍不厌其烦地有问必答。
 

教育厅长的“五大请求”和博导们的积极回应

“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6月7日上午9点多钟,离“贵州籍在京博导团家乡行”座谈会召开还有20多分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蔡志坚早早就来到了省委组织部的会议现场。高教处负责全省高校博士点、硕士点的申报工作,蔡志坚想通过这次座谈会了解国际国内相关的学科发展方向,从中去捕捉与我省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信息。
 

图片关键词

 

6月8日上午,省委大礼堂,博导团团长张汉林专题报告会在进行中。

 



和蔡志坚有着类似想法的,有我省在贵阳地区的高校负责人、贵阳市的部分中学负责人共20余人。他们聚到一起,就是为了聆听博导们关于如何发展贵州高等教育、为贵州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真知灼见。

座谈会一开始,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在列举了我省高等教育的一组基本数据之后,便情真意切地向博导团的老乡们提出了“五大请求”。一请博导们帮助贵州高校搞好学科建设;二请博导们与贵州正在实施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相结合,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三请博导们与贵州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四请博导们与贵州高校保持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五请博导们在自己的招生计划范围内,对口招收贵州的学生,为贵州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培养高层次人才。
 

博导们积极回应了教育厅长的“五大请求”。

张汉林建议,要用全局意识看待国家的战略调整,敏锐地抓住重大的信息。他举例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提出,贵州要实现历史性跨越。而毕节试验区是胡锦涛任贵州省委书记时倡导的试验区。这么多年来,试验区开发的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如果有学者在这方面去提炼、发掘,肯定就会引起高层的重视。
 

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学实验室主任杨波建议,贵州的高校应考虑设立驻京办,为信息的沟通、协调各种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把功夫使在平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主任吴霓则当场表态,可以与贵州高校合作培养人才,让贵州承担一些重大课题的子课题。

孟杰举例说,我省某高校两位教授在北京大学学习,其间所作的论文发表后,在业界引起较好的反响。可是,如今两位教授在学术上却没有新的突破,问起原因,原来是教学任务太繁重,无暇顾它。针对贵州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只占26.39%的情况,孟杰建议通过一些超常规的方法,提高大学教师的学历和他们的水平。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助理祝宁华说,项目是学科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如果不主动去“跑”,项目不会主动投怀送抱。譬如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有科研经费一个多亿,希望加强与家乡有关部门的对接力度,具体干好一些有利于贵州发展的实事。

“要把大学、科研当作项目来经营!”座谈会上,杨晓鲁的这一观点引起共鸣。他认为,大学的进步也离不开策划、包装、推广。因为,市场经济下的大学不是单纯的教育机构,经营学校也是一门学问。
 

蔡曙山介绍说,当前最前沿的科学有四大方面: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要想把大学经营好,还得有较为准确的定位。“不是每所大学都要进入211!”他认为,大学要有明确的定位,分出层次机构,方可有重点发展。

那么,在大学缺乏“大师”的情况下如何凸显自己的特色呢?多位博导建议:要实施“度假式”人才使用模式并让其长期化、制度化。就是要让有名望的教授可以在一定时间来贵州开展教育活动,带研究生、指导学科建设等。
 

大学自主招生成为座谈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杨胜天说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贵州籍考生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应该说,这次考试成功的把握很大,但是,该生的面试表现实在太差,未能录取。
 

大学自主招生的本质是什么呢?陈跃红说,要考的是人的素质。自主招生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而要严格与统一招生简单区别的是,自主招生不是以对错来评判考生,也不是以分数来定输赢。所以,贵州应该加强素质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适应自主招生的能力。

博导们纷纷表示,今后将把更多的关注投向贵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
 

与会的省内代表认为,博导们以独到的见解,对我省学术交流和教育发展提出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表示,以后将主动积极地与博导们建立经常性、制度化的联系,为贵州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更多新的外来动力。

●6月7日至8日,博导团家乡行成员张汉林、吴霓、杨胜天、蔡曙山、孟杰、杨晓鲁等应邀在省委党校为国企班、省直工委处长班、研究生班及省委党校有关领导和教师作了六场专题报告。在听取了专题讲座后,该校学员及教师反响较大,纷纷表示:博导们的讲演,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使大家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为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6位博导并被省委党校聘为客座教授,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韩卫东当场颁发了聘书。

●6月7日晚,张汉林在贵州财经学院大礼堂作《贵州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模式选择》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列举大量数据和事例阐述了贵州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模式选择。整场报告生动、诙谐、幽默,不时博得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报告持续了两个半小时。


博导团团长妙论贵州开放与开发

6月8日上午9时,省委大礼堂早已座无虚席。博导团团长张汉林的专题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

开放、就业、投资环境、数字政绩……一个个极具针对性的话题,一条条富有启迪意义的见解,使来自省直厅局、科研机构的人们听得津津有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在欣赏风景。然而,发展经济社会就不能以看风景的心态。张汉林认为,贵州要实现历史性跨越,必须要胸怀全局。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后,张汉林提出:发展中的贵州还需要扩大开放!
 

张汉林的一则“题外话”颇有寓意。他说,中央有的单位喜欢到浙江,而浙江人的要求是,欢迎你们来这里休闲,但是对浙江的控制能不能少一点。原因很简单,浙江人希望开放。

 

图片关键词

 

6月8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学实验室主任杨波在省警官职业学院举办专题讲座。

具体到贵州,张汉林提出,现在都在提倡市场化运营,那么,我们能不能真正放开大中型企业的手脚,包括中小企业,让他们进行市场化改革,进行股权化、股份化呢?


在全国的不少地方,自来水、天然气等公共事业早已放开,珠海的机场还托管给了香港。开放对于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寓意深远。张汉林认为,贵州就是要以开放来带动开发、促进发展。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和精神的贫困!贵州要开放,领导干部首先就要敏感、敏锐起来,要密切注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向,高度关注国家发展的大战略。
 

张汉林把贵州和印度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情况有类似之处,譬如农业人口都很多。印度通过“三化”(经济全球化、经济自由化、经济信息化)来创新发展,通过信息化缩短与世界各国的差距。印度通过发展服务业,取得了明显发展,2006年第三产业占了经济比重的58%。发展服务业的意义是深远的。

张汉林说,现在就业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就业安全的高度。他分析道,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出路是个大问题;还有一个大家都很纳闷的现象,一方面贵州不少行业都喊缺乏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究其原因:大家都想进城,而城市就是那么几座,于是,人力、人才过剩。而企业产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其解决的就业率就越低。要解决这一问题怎么办呢?张汉林说,就是要努力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
 

针对贵阳交通拥挤的情况,张汉林认为,应该建多条轻轨来缓解交通。他说,到贵阳的感觉,不像到其他城市一出机场就有不少酒店的车来接客。那么,如果修条轻轨,既可解决交通问题,又能带动龙洞堡片区的发展。通过轻轨,把功能区都连接起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轻轨建好后,不仅解决交通难题,还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更为重要的是,在轻轨的两旁,还可以发展房地产。且不说城市扩展,就业人口增加,就是地价本身都可能收回建轻轨的成本。他说,目前,欧美的不少国家都在恢复使用有轨电车,目的就在于可以使城市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发展轻轨,无疑是一座城市的必然选择。而作为省会城市,贵阳市在这方面应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

 

图片关键词

 

6月7日至8日,博导们应邀在省委党校作专题报告。

 

张汉林对家乡的绝佳景致赞不绝口。

山清水秀的贵州山多人少,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畜牧业。在这方面,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典型,这两个国家都是没有经过工业化就直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典型代表。

如何保证投资的高速增长、实现贵州的历史性跨越,张汉林认为,关键还在于改善投资环境。他说,我们可以向中央申请支持,使硬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是软环境还需要我们自己干,要扎扎实实抓好改善。如果把投资变成一种刚性指标,那么有关部门就不仅仅是只关注招商引资,而要关注能够引来金凤凰的软环境建设上了。
 

张汉林还建议,贵州可以积极向中央争取“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向国家争取银行利率市场化试点,降低贷款利率,国家或者本省贴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来扶持本地经济的发展。

●6月8日上午,博导团家乡行成员孟杰、祝宁华、陈跃红、杨成永在贵州大学举行学科建设座谈会,为贵州省的人才建设、贵州大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并表示可利用他们的资源优势与贵州大学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合作。贵州大学的参会人员针对学科建设、团队合作、项目争取、博士点申报等问题与博导们进行了交流,会议气氛热烈。

●6月8日,博导团部分成员赴遵义、六盘水开展学术交流。


  三博导家门口刮起“智慧旋风”


6月9日,星期六,细雨飘飘。一大早,毕节一中报告厅、洪山宾馆新会议厅和地区交通局会议室已是座无虚席。“贵州籍在京博导团家乡行”活动代表团成员、毕节籍博导孟杰、杨波和李从国几乎是同时在三个不同的地点开始了他们的演讲。

镜头一:孟杰漫谈21世纪核物理学

毕节一中图书馆报告厅,孟杰作《21世纪核物理学科普漫谈》的学术演讲。
 

孟杰采用漫谈和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展开演讲,“有人常说某某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我也曾与毕节一中擦肩而过,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未能如愿,所以,到这里来给同学们演讲,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幽默的开场,把全场一步步引入了核物理学的迷人世界。核物理学探寻的基本问题与人类追问的基本问题,核物理学的社会性和在核能、互联网、核医学等方面对人类的贡献,中国核物理学与世界核物理学发展现状,如何构建一个青年与世界交流的高远平台,在世界核物理学领域有所作为,一个人理想、坚持、努力和成功的因果关系,等等,孟杰的娓娓讲述,使听众洞见了一个核物理精妙宏大的奇特世界。同时,孟杰通过他的人生经历、这些年来旅居国外和国际科学界交流的有趣见闻和深刻感受,勉励同学们心怀国家,心怀理想,并不断地努力和坚持下去。

 

图片关键词

 

6月8日下午,博导团部分成员在接受专访时参观贵州电视台。

孟杰的演讲里不断涌出引起听众触动和深思的珠玑之语。如对日本的核物理学研究力量的强大,他不服气地说:“我告诉他们,你们要小心点,我们还有100倍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对近现代科学家创造了数十倍于自然界几十亿年缔造的原子核数量的科学奇迹,他说:“如果掌握了知识,连上帝也可以得到。”对德国人的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他感叹地说:“每天工作8个小时是天经地义的。”他积极支持和帮助年轻人到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去锻炼自己,“人一出去,就会产生强烈的民族感和爱国情。”最后,孟杰以日本人用20多年时间的执著让自己的名字与113位化学元素联系起来的故事,激励学子们要发奋努力,争当中国的民族英雄。

精彩生动的演讲博得毕节一中近千名学生的阵阵掌声。

 

镜头二:杨波为戒毒工作支招

毕节洪山宾馆新会议厅,毕节地市公安干警、司法干警约300人汇集在一起,聆听杨波的演讲。

杨波围绕“劳教戒毒模式构建与实施”课题研究计划、戒毒劳教人员基线调研报告、戒毒劳教人员的分类矫治体系初探、团体辅导与个别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戒治方案及劳教戒毒效果评估方案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演讲。杨波在演讲中谈到,目前吸毒人员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年龄偏小、文化程度偏低,因遭遇不幸(失业、病痛、缺乏关爱等)而表现为明显的负性情绪等,但是在兼顾共性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个性,戒毒应采用团体辅导与个别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戒治方案,戒毒方案也应量身定做,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案,只有充分了解了每一个戒毒者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才能不断提高戒断巩固率。

对毒品的研究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杨波认为,吸毒是一种强迫性的大脑疾病,毒品的种类很多,吸食不同的毒品可能产生不同的犯罪动机,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基层戒毒工作的效率大有裨益。 

  ……

杨波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使战斗在戒毒工作第一线的干警们如沐春风。杨波寻求突破戒毒模式困境的智慧火花,撞击着干警们的心扉,唤起了他们在戒毒前沿创新工作的激情与勇气。
 

镜头三:李从国说西部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

“这是第一次回老家讲课,不应该叫讲课,应该叫汇报。”在毕节地区交通局的大会议室,“贵州籍在京博士团家乡行”活动代表团秘书长李从国用浓浓乡音,开始了他的专题报告会。


在笑声和掌声中,李从国博士用纳雍方言作《人才:西部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演讲。
 


李从国把“经济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作了形象的比喻:用老家的话就是“做活路就是经济的全部”。通俗地介绍了经济增长的三个要素:物的投入、人的投入以及资金的投入。

李从国简要介绍了农村改革、国企改革过程、非国有经济的成长过程和对外开放。谈及国企改革过程,李从国把“国企”比喻为“张老板”,把国企改革从放权、让利、上税、承包制到股份制改造的过程妙喻为“调动张老板积极性的过程”,深入浅出,通晓明白。
 

在畅谈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李从国描述:“改革开放不到30年时间创造的生产力超过我们老祖宗所有时代生产力的总和。”并从经济连续增长,国力显著增强;城市化飞速发展;社会不断健康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带来经济体制、供求关系、经济运行、经济总量、外贸总额和人民生活六大历史性变化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李从国从农村改革、国企改革、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以及对外开放的角度总结出:改革开放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图片关键词

 

媒体见面会上,记者向博导们提问。

 

在讲到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时,李从国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资源环境的约束迫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等方面作了论述。


毕节地委组织部、地区人事局、毕节学院等部门和单位及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代表近百人聆听了报告。

 

联系我们:13439028853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