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6-04-16  李进     5019

贵州日报深度报道博士网苦荞开发项目:博士与苦荞——贵州博士李从国与“乌蒙山珍”苦荞的难解情缘

博士与苦荞

 

——贵州博士李从国与“乌蒙山珍”苦荞的难解情缘

 

http://www.gog.com.cn  09-03-31 10:40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回家还未进门,看着家门口晒着的几大筛子苦荞,那些关于苦荞的记忆,又从李从国的脑海里苏醒了。

 

 

  从筛子里抓一大把苦荞,摊开来,闭着眼睛嗅一嗅,一丝悠悠的荞香猛然间凝固了李从国的心情,这黑坳黑坳的苦荞带着鲜亮的色彩来到眼前,让李从国看见苦荞的传奇,和那个一直在寻找的自己。

 

  对苦荞,李从国并不陌生,她总是生长在贫瘠的荒地上,地瘦,产量不高,苦荞亦默默无闻,如闲花野草。苦荞味苦,他小的时候就用荞面裹着洋芋疙瘩一起吃过,觉得不像大米好吞。加之产量不高,老乡们一般不会把苦荞种在肥地上,苦荞也就被称作种在闲地上的“小季”。农人把种子一散下去,不施肥,不除草,任其生长,等着收割,收成不喜,收少也不急。

 

  生在纳雍,工作在北京,知名经济学家、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秘书长李从国博士眼里的苦荞,有生命,有灵魂,有色彩,有感情,更有无穷的经济价值。

 

  “你会发现她的真正价值”,谈起苦荞时,李从国眼里充满柔情,透过那些黑黝黝的苦荞,他发现她的非凡魅力。

 

  苦荞要走出乌蒙山

 

  走进贵州乌蒙山区海拔两三千米的高山上,天蓝水清,李从国看见过大片大片的苦荞花自由开放,蓝天下,一片片,一陇陇,生机盎然,宛若一幅幅天然油画。

 

  苦荞喜欢在高山瘦地上生存,不用除草,勿需杀虫,不要施肥,纯粹的刀耕火种,随着阳光生长。有人想提高苦荞产量,把苦荞种在肥地里,施化肥,精心呵护,苦荞花开得确实很美,长得也很高大,然而,苦荞却偏偏享不了这份福,少结籽或者干脆就不结籽了。

 

  也有人曾经把苦荞移种到平地,悉心照顾,苦荞结籽了,但是苦荞离开了山的灵气,各种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比例又少了许多,此苦荞非彼苦荞了。

 

  这棵可爱的苦荞只喜欢长在天人接壤之地,那里地瘦天荒,却艳阳高照、清风吹拂,雨露滋润之地,似闲花野草,却充满生命的灵性。

 

  千百年来,在种植苦荞的高寒地区,由于人们长期食用苦荞,彝族姑娘们的脸蛋红润,健康的体魄让她们春光焕发,小伙子们都壮实有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我们越来越趋向于抛弃曾经接近的自然,甚而抛弃自然,完全沉醉于现代工业文明。当中国踏入世界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的国家行列时,人们的眼光终于聚焦到此前自认一文不值的苦荞身上,苦荞的价值才慢慢被发现。

 

  “苦荞是乌蒙山的珍宝,是‘五谷之王’”,李从国说。

 

  上个世纪末四川凉山地区在对祖居高寒山区主食苦荞的彝族同胞进行健康普查时,竟没有一例糖尿病患者,而且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极少。

 

  这一不经意中的神奇发现,引起了科研部门对苦荞成分进行研究的兴趣。通过科技手段,人们发现苦荞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含有的特殊物质——生物类黄酮,而生物类黄酮,在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运行、软化血管、抵抗病毒、宽肠排积、延年益寿、保护皮肤等方面,有非常良好的作用和功能。

 

  李从国查阅了大量中外资料,从一个个实地调研中认识到,苦荞是国际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粮药兼用粮种,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

 

  同时苦荞还含十几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国际卫生营养组织则把苦荞看成是21世纪人类最优秀的“食物同源、健疗同功”的天然有机新物源。

 

  苦荞向我们展示其高贵的风采,要在李从国收集的那些厚厚的书页里慢慢品读,你才能一一明白现代生活为什么需要苦荞。

 

  我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生活方式正在由“身体温饱型”向“生命质量型”转变,在追求生命质量的过程中,苦荞所含的特殊成分正好为生命健康之需。

 

  苦荞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早已被世界认可,欧美、日韩等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苦荞。特别是日本,仅本土就有7000家荞麦面馆,苦荞面早已成为席上佳肴。在韩国、东南亚,苦荞制品也深受喜爱。

 

  “我们贵州人,也正逢发展的黄金时期。”李从国深信,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州能源资源优势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程度的发挥,而且,随着全球经济形式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冲突不断加剧,能源、资源和环境相互间的制约越来越强。在这种大背景下,贵州的优势还在不断凸显,贵州有更大的空间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生态文化品牌。

 

  苦荞需要文化效应

 

  虽然苦荞正慢慢得到人们的关注,但李从国很纳闷,为什么苦荞就一直出不来?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苦荞只是在云贵川高寒山区,贫苦的山民们用来填补主粮不足的杂粮。整个中国的主流文化中,也就没有苦荞容身的角落。

 

  由于直接当粮食蒸煮而食咽不畅、口感略显苦涩,产量不高,种植不经济等,苦荞的种植利用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其珍贵的价值一直隐藏在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同胞的锅碗瓢盆之中。

 

  苦荞作为一种脆弱的文明也一直深藏在封闭的大山里。

 

  贵州三分之一的土地适合种植苦荞,其中威宁种植苦荞最多。为什么种的人不多?道理很简单:种植没有收益。以致以前种的现在也不种了,苦荞卖不出价格,又很难吃,要商业化是很难。这就造成苦荞从未登上农耕文明的大雅之堂。

 

  当然也到不了大城市的餐桌,因为苦荞文化、苦荞文明太薄弱、太边缘化了。

 

  苦荞是地球50亿年物种选择的结果,以前之所以不受到重视,完全在于其口味有点涩,下吞粗糙,人们对其认识还不够。

 

  苦荞本身就是自居高山僻处,与世无争,加之当地人以小作坊式经营苦荞,把苦荞当成粮食卖,当成农村的菜来卖,苦荞的文化品质一直难以上升到一种被人认同的高度,所以,也就一直受到资金、人才、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她始终做不大。

 

  “城里人基本不知道苦荞,应该把苦荞当成一种文化来宣传。”李从国说,让更多的人了解苦荞,让她慢慢变成一种文化,达不到文化的高度,苦荞文化就没有穿透力,无法涅槃。

 

  李从国觉得贵州的很多东西就是要通过细心和爱心才能发现她的美丽。

 

  在绚丽多彩的贵州文化中,近年兴起的黔籍博士乡情文化,以李从国为代表,这个乡情文化的询问从苦荞开始的,他在贵州博士网上发表的文章《贵州游子与苦荞》和《苦荞礼赞》,赞美苦荞间道不尽家乡情,又思考着家乡苦荞的前途。

 

  苦荞背后也有人的文化,她和人的认知有关系,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有简单粗放到复杂精细的,所以发展到今天,李从国才认识到苦荞的珍贵,细细品味起来,是人类的眼光、文化视角和世界观在变,以前瞧不起的东西,表面看上去丑的东西,实际上才是好东西。

 

  贵州干瘦的土地就像母亲的子宫,孕育纯粹的苦荞是少见的,苦荞是阳光、清水和雨露浇灌出来的,她是天然的,不需要任何人为的东西,她本身就代表了我们在饮食上的一次革命,是我们追逐返璞归真诉求的,代表人类选择绿色、健康、与现代化保持独立与树立的一面旗帜。

 

  贵州有很多好的东西,李从国希望能建立好的机制,让他们都发挥自己的价值,那是家乡的福气,百姓生活就像“一枝花”那样美。

 

  这些,在李从国看来,都是苦荞需要被认同的文化效应。

 

  苦荞是阳光的颗粒

 

  李从国从苦荞看见另一种感情,另一个世界。这个感情和世界里解释着苦荞不同的文化意境。

 

  每次回来,一到贵州的境内,李从国就放松了。

 

  谈到苦荞,李博士两眼发光,烙着岁月坎坷印记的脸上,竟然闪露出些许童真,神采飞扬,娓娓道来:苦荞,是默默生长在高寒地区贫瘠薄瘦土地上,迎艳阳光照、任清风吹拂、饮雨露滋润、经温差淘洗出来的天然圣谷,是上天的恩惠,大地的真情。

 

  作为打小吃“荞疙瘩”长大的贵州人,李从国对苦荞自然而然有深厚的情意。“我爱苦荞,爱苦荞本然的苦涩与平淡。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在有限的生命里,多珍惜阳光、空气和水,多抽点时间与大自然、与自己在一起。”

 

  苦荞体现了贵州精神,李从国就觉得荞麦精神就是贵州精神,她是有含义的,她吃得少穿得薄,别人不在乎她,但她有内容,有真才实学,你瞧得起就瞧,瞧不起我也不在乎你。

 

  “多硬朗呀!我为什么喜欢苦荞,就是因为苦荞就像我们贵州人,苦荞和我们的一些品格是相似的,一种大爱,一种顽强和一种自信。”

 

  “我一直都活得特别真实,我觉得如果虚假地活着就是浪费生命。”人的境界是很重要的,才对美有这么深的感触。

 

  回北京时,好友郭平送给李从国一大包威宁苦荞加工的荞茶,回到家抓一小把放在玻璃杯中,开水一冲,又清又亮,金色,微绿,阳光下有一种生命的质感,儿子子风问李从国:“爸爸,这茶水为什么不是茶色而是亮晶晶的、金黄黄的?”李从国说:“儿子,荞茶水不是茶,是太阳光的光粒。”

 

  “所有的东西,只要你用心去琢磨,就会发现我们贵州的许多东西都是非常好的,怕的就是不用心。”

 

  苦荞里李从国找到了祖国的影子,她的正直,她的善良,这些让你有一种淡淡的祖国的感觉。不管他有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这些感情是真真切切的。

 

  苦荞产业要是做起来,除了自己的基本生活而外,李从国想把经营苦荞的利润全部拿给老百姓,修希望小学,教导子孙,让他们学国学。

 

  苦荞开发必须高端

 

  “苦荞的开发如果只是拿来替代粮食的话就没多大意思,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重新审视苦荞,她应该是高档营养品,是新的保健品,就像选歌手一样,他们一入围就是三级、四级的”,李从国敏锐地意识到苦荞的开发必须高端。

 

  中国大西南独产的苦荞的开发利用,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最初的小规模开发主要集中在四川的凉山、山西的太原、云南的宣威和昭通。而在贵州,苦荞种植与开发远远落在这些产区省的后面。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商务网络上,可以看到其他产区的产品,几乎看不到贵州的苦荞产品。

 

  作为一个经济学博士,李从国对中国苦荞产业发展有着极强的敏感。“苦荞在中外有10亿潜在消费者,其中国内有5亿潜在消费者。”他已经看到苦荞产业将会是21世纪中国绿色健康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

 

  目前,苦荞产品销势良好,苦荞粉、苦荞糊每吨售价分别达2200元、1.9万元。但因生产规模有限,大批量订货尚无法满足,供求缺口较大。

 

  针对苦荞食品品种单一、口感粗糙等问题,我国一些地区已将苦荞开发列为当地重点产业,推出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项目。

 

  一批苦荞加工企业已相继投产,相关产品也已面市,四川粮油集团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苦荞挂面、精制粉、粥粉、休闲膨化食品等系列食品。四川粮油集团在凉山州建立了“优质苦荞推广中心”,并带动周边农户,形成了近10万亩的种植基地。赫章、威宁两地的企业也开发生产了苦荞糊、苦荞酥、苦荞酒等。

 

  尽管苦荞开发正在升温,但从整体上看,这一产业目前还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的初始阶段,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但许多地方都想抓住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资金、技术、人才西移的时机,力促产业升级。

 

  苦荞的开发在苦荞产区慢慢展开,然而,除了低附加值的苦荞大路货米、面、羹、粉等开发生产已进入市场,高附加值的苦荞产品,如苦荞茶、酒、饮料和保健品等,都没有做出什么名堂来,都没有成规模地进入主要城市的市场,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家苦荞产业的龙头企业,贵州没有一家苦荞产品的知名品牌。

 

  李博士一直对家乡的苦荞不能像四川凉山、山西大同、云南昭通那样叫出自己的品牌而痛心。

 

  “到一定年龄了,该为家乡建设做些实质性的,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的贡献了。”他不想回老家办矿、搞房地产,怕人家说咱们抢家乡的饭吃。他要找一个不会触动家乡人利益而且一定会给很多人特别是农村的父老乡亲带来发展的项目来做,这个项目就是贵州苦荞产业大开发。

 

  ”贵州有1/3以上的土地可栽种苦荞,在发展苦荞产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市场价格低,农民不愿意种,因此贵州没能成为我国最大的苦荞生产省份。即便如此,贵州苦荞的出路,70%以上的,仍是作为基本原材料出口。一块钱的苦荞,经过转手收购商卖到日本,稍做加工价值可以翻上百倍。好苦荞带不来好回报。因此贵州苦荞的种植和开发,一直难有大的发展。”在谈到贵州苦荞的出路时,李博士显得痛心。

 

  山苦荞主要产于我国西南较为贫困的四川凉山、贵州毕节等地,相对而言,这些地区包括食品加工在内的农产品加工投资较少,而资源优势突出,苦荞开发能够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同时可成为这些地区资本快速积累的重要途径。

 

  李从国将动员贵州博士网的600多名博士老乡来支持苦荞,要在贵州打造中国苦荞产业的龙头,要做中国苦荞第一品牌。

 

  今年大年十五刚过,李博士承载着贵州博士游子们开发家乡苦荞的期望,回到贵州,开始实施苦荞产业开发建设。

 

  而早在两年前,李博士就牵头联络了一批贵州籍在京工作的热心博士,开始谋划家乡苦荞开发事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投入,目前已经完成了完整的商业计划,成立了专门的科技研发队伍,注册了“国荞”商标,申报了四个苦荞产品生产的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有两个已经获初审通过进入公开保护),初步建立了北京广州等特大城市的销售框架,并在国家相关部委和贵州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演说,谈苦荞开发的意义。

 

  苦荞的精深开发,才刚刚开始。

 

  苦荞发展,是一条绿色现代化之路。

 

  李从国想办一些以家乡资源为家底、为基础的实业,实现自己事业的抱负,也可带动家乡发展,把家乡的发展融入自我的发展中,用实实在在的苦荞发展,来回报故土。

 

  近几个月,他经常从北京回到贵州,这里有苦荞,这里有跨越式发展的梦想,带着把毕节地区的威宁、纳雍、赫章的原生态特产黑苦荞开发出来的理想,做成代表黔人精神的大事。

 

  李从国下一步打算在贵州威宁、纳雍和赫章建立生产基地,他最大的愿望是家乡的一山一水都能转化为经济效益,充实老百姓的钱包,能做到这一点,无论产业做大做小都是有意思的。

 

  苦荞茶主要是出口。也许,三个月后,按照李从国的设想,国荞牌苦荞茶将带着乌蒙山脉的气息,走进北京,走向日韩,走向世界。

 

  李从国看到,苦荞引领的绿色现代化向我们走来,“苦荞在向我们招手,我们没有理由拒绝。”

 

  相关链接

 

  品牌文化,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

 

  品牌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内涵,具体而言是其蕴涵的深刻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也就是品牌所凝炼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精神象征。

 

  在消费者心目中,他们所钟情的品牌作为一种商品的标志,除了代表商品的质量、性能及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外,更代表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个性、品位、格调、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品牌文化代表着一种价值观、一种品位、一种格调、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

 

 

联系我们:13439028853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