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9-08-10  李进     4962

催人泪下的“一路黔行”支教随笔

上海交通大学“一路黔行”支教团在黔支教随笔(四则)


【编者按】经过50天的精心准备,上海交通大学2009暑期“我爱我的祖国”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路黔行”支教团12名队员于7月11日启程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支教,在随后的半个月的时间里,这群来自上海的大学生们,顶烈日、冒酷暑,足迹印在黔东南凯里、剑河和丹寨的苗岭山间。他们深入县乡中小学和当地的高等学校,串村寨、进课堂,细调查、勤沟通、送爱心、建基地,为苗岭的秀色注入了一缕春风,谱写了一曲爱心奉献的篇章。难能可贵的是,他(她)们中的三分之二成员并非黔籍,却对苗岭一往情深,多年投身于支教的行列,我们在此向各位队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以下是队员的随笔。


                     一

                  2009年7月11-12日

                     行路难。

  去年“一路黔行”支教团乘坐的K111列车上,我遇到了生平第一次列车紧急刹车。而今年我们的列车在株洲枢纽被关了一个半小时。

                                                                 张文昊

  11日下午4点,又一次踏上了K111的旅程。

  自己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是她载着我回家。虽然她年初换上了新出厂的车厢,但是一切都还是那样的熟悉。满口贵阳话的列车员,推着小推车不断叫卖:“香烟、啤酒、矿泉水饮料”的餐车服务员……与她有着多次接触的我,连乘务员的面孔都能记下。

  我对该车的感情由来已久,从我未上小学时的直快151/152次列车(贵阳-上海),到了后来K111/112(贵阳-苏州),又到了现在的K111/112(贵阳-上海南),它承载着我太多美好的回忆。

遥想小时候坐火车去上海,列车晚上11点。上火车的我都是异常兴奋,可以到凌晨才睡觉。在卧铺车厢昏暗的走廊灯下,我独自在窗外观看颜色,遥望天上的点点繁星,近看铁路边的星火人家。每次都能得到相似的结论——行路难。

  话题似乎扯远了,上车之后一切都算顺利。硬座车厢大都是肌肉健硕,皮肤黝黑的农民工。我们十位大学生组成的小团体算是在车厢中较起眼的部分,时刻有说有笑,好不快活。到了晚上,李卷孺说,坐K111最不喜欢江西,因为该车在江西境内全是黑夜。在我看来,他不是不喜欢江西,而是不喜欢黑夜。深夜,车厢里灯光黯淡,除了人们的鼾声,最悦耳的就是车厢轮对与铁轨发出的哐当哐当的撞击声了。不时车上的乘警会过来提醒大家千万别睡觉,小心行李。大多数人都会厌烦他善意的提醒,因为打扰了他们的美梦。

  12日清晨5点,自己挣扎醒了过来。想看看窗外的日出,因为自己从未在进株洲枢纽前看过窗外的景色。车内,旁边的沈洋睡得异常死,耷拉在窗边的脑袋总是会固定不住往下掉,似乎整个晚上她的脑袋都在那里做往复运动。窗外灰蒙蒙的天色下面是异常繁忙的铁路干线,对讲机中也频繁传来车站值班员与司机忙碌的话语。天色渐渐亮起来,但是我未见到升起的太阳。快进株洲车站时,听到我们的车株洲站机外停车。顿时让我有不祥的预感,结果我们进株洲站后在那里停了一个半小时。没人知道是为什么,问我在铁路上的好友,他们说昨天株洲发往怀化方向的车皆停了一个小时。于是无尽的迷惑中,心中可能是洪水吧。

  由于列车晚点,下午快2点左右列车才进入贵州境内。贵州东部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连绵的山丘起伏不断。同行队员们在一旁高兴地玩杀人,而我提不起半点兴趣。一是由于自己技术欠佳,但更为重要的是山外熟悉的风景吸引了我。俗话说贵州七山二水一分天。车窗外除了天空的蓝色,就是青山的墨绿。看过上海灰色混凝土的我,片片青山让我疲惫的心灵得到不尽的栖息,我的心灵回归到了美好的大自然。但是也正是这连绵的山脉阻挡了这里人民前进的步伐,交通的不便使得经济落后,生活水平较低。也正是这样,才有了我们“一路黔行”的支教活动。

  贵州的铁路我太熟悉了,所经过的小站我如数家珍,路边的山山水水也是异常亲切。玉屏、羊坪…镇远…宝老山、加劳、桐木寨、凯里。一个个小站依依经过,越接近终点站凯里,越让人感到兴奋。宝老山展线,每次路过必看的风景。坐落在加劳车站旁边我们要去支教的翁当小学,也让队员们感到兴奋。

  列车最终于12日下午4点40分到达凯里车站,晚点50分钟。12日的凯里,正好大雨未下,异常潮湿,不少队员感到极其不适。到达凯里后,安顿住宿,一切顺利。24小时硬座的不适与疲惫仅仅是支教活动的第一步,下面还有很多困难在等着我们,我们将继续艰难地走下去。




                        二

                 2009年7月14日 晴 (里仁小学)

  今天天晴的很早,早上7点闹钟响的时候,鸡已经打过好几遍鸣了,从夜里三点多就不断的被吵醒,才了解到原来我也可以夜里睡不着觉。。。

啃着张文昊他们买来的甜玉米就坐上了去里仁小学的车,心里还有一些紧张,怕自己不会面对那些陌生的幼小的心灵。

  一路的坎坷颠簸,让我不禁想起凯里市政府的样子,心里不由有些愤恨,相隔一个小时车程的两个地方,怎么能有如此之大的差别。一个小时,就是天堂与地狱的距离么?

  来到里仁,看到两百来个小学生,衣着可以用褴褛来形容,有些即使不算破烂,也至少是非常脏的,想来他们家里并没有富余的衣服可供换洗。校长匆忙的帮我们安排了教室和学生,我也匆忙的走进了低年级的教室去上折纸课。后来听说教室的安排非常混乱,不过我一早上都没走出过上课的教室,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首先给小孩子们看了我前一天晚上折好的花篮玫瑰和桃子,他们都很喜欢,表示想学。当几十个稚嫩的小学生一齐向你提出一个美丽的要求的时候,你是不能拒绝的。所以,我决定教他们折花篮,这个最复杂,最好看。开始的时候就我一个人教他们,每一个步骤,他们有不会的我就一个一个一桌一桌的教过去,一个简单的十字三角形花了快十分钟,我惊讶于自己的耐心,对于每一个“老师,我不会”的声音都给与答复。每次他们高喊“我不会”的时候,其实我心里替他们觉得很开心,因为这些孩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是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最基本的体现。龟缩于人群是人懦弱的体现,我希望他们晚一些更晚一些再学会这个。后来发现想在一天之内教会他们折花篮是mission impossible,我毅然决定改教他们折桃子,这个比较简单。之后李荣来帮忙了,这下快多了,最后每个人拿着个桃子走出教室,很开心,大家都是。关于这堂课忽略两千字吧,艰辛与开心都很多。下课了还有一个小女孩来找我要我教她把花篮折完,我很开心,记得她叫吴永英。

  由于略微的拖堂,根本没有休息,第二节课又马不停蹄去教四五年级的学生数学,我教他们二进制,想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奇妙。首先是准备好的数字卡片猜生日的小游戏,有两个学生起来让我猜,我都猜对了,他们很惊讶,但是之后再也没有人配合我玩了,很不解。之后才了解到原来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生日是几号,他们有的连自己哪年出生都不知道,我还要他们玩猜生日游戏,有点惭愧。后来下课时间到了,仲爽他们来门口提醒我时间。当时我刚给孩子们讲完一个游戏,这下他们也知道时间到了,我就问他们是要玩游戏还是要下课,其实我自己都没信心,可他们竟然齐声说要玩游戏,一瞬间很感动。

  家访,他们的贫穷让我很吃惊,去的第一家(吴上美)最贫困,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只有奶奶和姑姑还有姐弟俩在家,靠很少的田地生活。家里人都不知道小女孩几岁了,只说大概十五岁,可是现在竟然只在读五年级,心里有点酸。后面的情况都差不多,境况最好的一家(吴妹)家有电视和电话,年收入有四五千,算算家里一个大人四个小孩,这些钱怎么够用,但是这种情况又怎么能受到社会关心得到资助,我无从得知。

心里开始觉得也许我们这个支教只能算是自己个人的事情,对于那里的人那里的事不能起到一点点的帮助,我们了解到情况又怎么样呢,写一篇调查报告(有用吗)?去拉公司赞助?去上访?这些事情对于一次支教活动都显得太不实在,也太不可能了。就连了解情况我们都不能保证,两个星期能了解到什么,走访几户人家,上几节课,鼓励几个学生,发一点文具,连杯水车薪都谈不上,我对自己感到很失望。还有一些可能欺骗形式的信息,我无从责怪他们,也不知该如何描述,我不敢保证我说的都是我所看到的,甚至不能确定我看到的都是真实的,感到交流之不可能,觉得很无力。对于他们,贫穷就像一种隐秘的病,他们想治病,却又不肯说出真相,需要你不断去猜他们到底怎么了。对于这样的推杯换盏我很疲倦,仿佛与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微妙的联系,仿佛了解了他们的隐秘。可是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有时候会有点生气,其实自己也不知道是生谁的气,也许是政府的失职,也许是社会的不公正,也许根本没有谁可以责怪,只是上帝偏了心。有时候会想,也许那个穿不起衣,上不起学,只能种地养猪的小孩就是我呢,这没有什么不可能,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谁又能说自己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呢,都是扯淡,如果你来过湾水。 心里感触颇多,关于政府的不作为,关于扶贫的不可能,关于我们支教能带来的意义,关于生命的平等和生活的不平等。先止住吧,该休息了,明早还有课,想上点新鲜的。

Ps:

  看到了生命中第一只萤火虫,不舍得将它捧起来,怕它受伤,心里记得那一点萤光。 还看到满天满眼的繁星,银河的闪耀,史诗般的华丽。




                      三

  依旧是恼人的公鸡叫鸣,里仁小学,包子早饭,暴晒的太阳。区别是今天我没课。上午的任务是辅助李雅丽和罗西上课,顺便担任下摄影师。下午等仲爽公司的快递,清点物资。总体感觉今天挺轻松的。上课的小朋友大多是我昨天有上过课的,所以感觉起来比较亲切。另一波人上完课就进城购买昨天确定的捐助物资——330只书包和400个垫板。进行的很顺便,大概昨天的祷告灵验了。回去的火车票也已经搞定了。

我问罗西,如果让你在这支教一年,你会留下来吗?他说他不会,他说他不能忍受长时间这样的条件。好吧,他是个洁癖的孩子。我想我会吧。其实我不怕条件怎样,我最怕的是无奈,无论我一个人怎么想解决问题,却发现什么都改变不了,那种无能为力最难忍受。或许这也只是一种假设,假设我可以吃所有的苦,适应所有的环境,假设一年的时间很短。

  晒伤,胃疼,被虫咬,嗓子疼,大概所有应该可能碰到的我都碰到了吧。。。>.< 不过还好

大家在一起相互照顾,处的挺开心的。晚上又是气氛很重的开会讨论。一个个很尖锐但又很实际的问题被我们拿出来争论。前期的计划一个个被否定,我们寻找更有意义的方式,努力帮助能帮到的人。在这个团队里,没有形式主义,完全的言论自由,不允许任何官场的东西。每个人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为了我们说不清楚的什么东西,辛苦中带着付出后的欣慰不断前进着。

  这才是支教的第二天,我却感觉已经过了很久。大概一天忙碌的时间特别长。7点不到就起床准备,1点左右才能睡觉。白昼的时间让我有种一天当两天过的错觉。越发喜欢这个团队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为了一个愿望凑到一起,努力解决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问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即便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在小打小闹,那些来之前祝我们玩的开心的人。我们不需要拿什么证明给他们看,而是证明给我们自己,我们想做的事情,只要我们肯去努力,就会成功,就算是很小的成功。我想证明,这个世界会好的。
悄悄的我去贵州支教了,公司准假之后一颗心都飞走了。我把这短暂的活动看做一次历练,不止是上课本身。回来后一直在不停的写日志和各种报告,有些大家可能看过也可能没看过,但据说支教报告终究要发到水源某板一份,那就再发一次,这样不上开心也不看space的人也能一睹为快了。仅附本纪和美食篇,其他不述。


                       四

             想得到的这里没有,得到的将拥有一生。

                                                                       ——加劳

  开国六十年,己丑七月夏,余同校友十人,小弟一人,赴黔东南支教。星夜兼程,抵达首府。时国朝南部诸省大旱,黔地群山环绕,湿气停滞,暑热袭人。尝有土著领队称此处属高原,乃避暑胜地。余等皆呼“被诳矣!”

  暮宿凯里,挑灯备课,天明启程赴湾水小镇。车马颠簸,山路崎岖,恨不能飞至。及宿处,皆叹然:一灯、一席、一扇而已,天亦极热,水亦极匮,饮食辛辣,语言不通,可谓山穷水尽者也。然余等皆奋奋,得悉里仁、翁当两校孩童翘首以盼,何苦之有,何难能挡。贫亦无所惧,暑亦无所忧,唯一心往之而已!

翌日兵分两路,课授双途,攀山至所在,触目尽童颜。校舍简陋,桌面斑驳,生徒携凳而听。然至国文算术、天文地理,堂堂满座,每问必答;体育篮球,人体健康,目目惊奇,凡教必会。主讲与助教,配合默契;机动与摄影,见缝插针。课余,男师多求苗语以示爱,反被童生戏之,众皆大笑。累四日,师生熟彼姓名,常脱口而出,携手相戏。

  黔东南多苗侗,山多地少,消息闭塞,难以为生。外出者虽众,守宅者亦多,高堂幼子寡失依靠,经年不添新衣,足下无履而行。守宅则靠山吃山,畜牛、豕、鸡以换米资,或打铁以搏生计,如入远古。故常见村村经济困顿,家家四壁清徒。每午后,余等则二三人为一队,穿山涉水走访寨中贫困者,察其衣食住行,问其学业理想,详兹述录,以备返呈沪上大商择情资助。

  至第四日午后,课业已毕,分发物资。计有余社所资文具八种三千四百件,团队连夜购置书包三百三十个,置流水线逐一成套发放。骄阳当头,汗流浃背,然晴空下三百孩童雀跃高呼,笑颜灿烂,牵襟以谢,余等反不以为苦,其乐之如甚!泪皆盈然。

  落山而归,至加劳火车站待返凯里,见石碑上字——即本卷前语,余皆感服。

暮至凯里,与举生座谈,传以备考战术;旦访高校,与同人交流,叹此地支教不易。

遂去,赴剑河中学。

  入剑河即瞠目,路荡荡而宅巍巍,问之,则曰老城为江水所淹,此乃新城,然县人谋生力有不逮,学子无心课业,好吃懒做、只图佣工者亦为数不少。吾等默然。果至授课,常只生徒八九人,余皆避暑在家,或呼朋引伴,嬉戏为乐。初时吾等颇颓丧,后笑而视之。来者八九人皆好学,聪敏恭谨,举一反三,吾等时时修案,引趣增奇。至末日,生皆唏嘘:未知尽也。明年定再来,来者过一月!

至暮,校园挥别。

     

  视此行弊益良多。欲得教,而教不足,理不善;然明运筹,晓风俗,感奋发之心,促进取之意,交良朋十一,所得复何憾。余意未尽,并坚从教之志。回视漫漫,瞬乎半月,教育之难,为师之忧,无能忘也。余谓终不虚此行。

联系我们:13439028853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