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7-07-01  李进     4550

孟杰:核物理专家的微观人生


孟杰:核物理专家的微观人生
本刊记者 彭勇


图片关键词

 


  我是一个在非常规的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者,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许多人顶着压力,一路给我开了很多绿灯,可以说我是一个欠周围的人和社会很多的人,能够尽可能多的回报社会是我最大的满足。

  孟杰1966年1月出生于贵州省大方县,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作为一个物理学专家,孟杰的人生不是像他所研究的物理学科那样有什么定律和规律,按他自己的说法,“在非常规的方式下成长起来的”。也因为这种“破坏”,让他的学业富于传奇、学术成绩斐然、生活丰富多彩。


  学业:
  在对规矩的破坏中脱颖而出

  孟杰的非常规是从“跳级”开始的。“读初一时,有一天我接到老师的通知,说学校准备让我跳级直接读初三,要求我马上预习初二的数学。”孟杰认真地进行了准备,可后来国家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 学校不给他破例,跳级只能取消, 但是这个插曲使孟杰学会了自学。孟杰在学业上可以说是个天才。16岁以高分考取大学,18岁参加全国性物理学术交流会议,22岁到香港参加国际性物理学术交流会议,25岁拿博士学位,31岁被聘为北大教授,34岁时被聘为首位粒子物理与核物理专业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初中的跳级要是成功的话,这些曾经是当时全国性纪录的数字还会提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才般的人才,差点被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

  今天已经是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他,当年参加高考时,1400度的深度近视让他与北大失之交臂。不只是北大,分数超出北大、清华等大学录取分数线的他,因为眼睛高度近视的问题迟迟无人问津。幸运的是,他的高分还是让原西南师范大学(现在的西南大学)招生的伯乐相中了。

  孟杰说他最喜欢的是数学,到大学后由于视力问题不能学习物理, 西南师范大学虽然录取了他,可入学一个多月了,学校还不给办入学手续, 迟迟不能报到注册。他曾经想学教育学,不过物理系不给他选择的机会。后来趁着医院院长出差,物理系领导通过特殊关系,孟杰的入学手续终于办了,开始了他的物理人生。

  找空子办入学手续,这是孟杰的第一次“非常规”行为。

  现在不但精通英语,而且学会了德语、日语的孟杰,入学后,虽然总的成绩高出第二名同学50多分,英语成绩却一塌糊涂。当时学校为考研的学生开了一个免费的英语提高班,孟杰想参加这个提高班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英语辅导班的位置很紧张,你最好不要来,如果实在想来就等别人坐好了你再找一个座位。”老师对他的请求这样回答。但是,英语基础如此差的孟杰,一年后用全校英语竞赛第二名的成绩给了提高班老师一个意外。

  英语成绩提高了的孟杰开始觉得没事干,就开始捉摸着考研究生。学校这次也没有破例让本科还没有读完的他“跳级”。不能考研究生,不安分的他就开始钻研物理,做学术论文。经过校内外专家、学者和领导的努力,学校才破例让他享受与研究生一道学习的待遇。21岁时听到香港要开亚太地区物理学会,就寄去了自己的一篇论文,没想到被组委会看中了,发函邀他去参会并支付当地费用。虽然出境手续让孟杰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不过从香港回来后的他一下子成了校园名人。

  一位德国朋友好奇地问孟杰为何那么早就完成了学业,风趣的孟杰说“家里穷,没钱读书,所以就通过跳级的方式赶快读完算了”。

  “西南师范大学对我的影响很大,许多老师多次打破学校的规条和习惯,给我的成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孟杰对母校有着很深的感情。为孟杰“非常规”其实不只是西南师大,当初因为因视力问题与孟杰失之交臂的北大,为了引进当时已经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正在日本做研究的孟杰,把各种资历、条规都打破了,想尽一切办法“操作”他回国。1997年,年仅31岁的孟杰被北大特批直接聘为技术物理系教授,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正教授。从孟杰开始,北大从此有了一个“引进特殊人才计划”。

  对自己的这些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孟杰总结说:我是一个在非常规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许多人顶着压力,一路给我开了绿灯,可以说我是一个欠社会很多的人,所以我需要不断努力来给予社会尽可能多的回报。


  事业:
  在核物理的研究中加速前进

  在学业上不按部就班的孟杰,在学术研究方面同样进行着加速运动。在大学时就开始就进入物理研究领域的他,不断在微观世界开疆拓土。建立了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给出了实验上发现的第一个晕核11Li的自洽描述,预言了在近滴线核中存在巨晕现象。提出了原子核的新转动模式—磁转动并与实验同行一起发现了剪刀带,提出了非平面的磁转动理论,并预言了手征双重带的存在,并于2001年2月被实验证实。先后在德国、美国、法国、希腊、意大利、英国、日本、台湾、瑞典和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所访问及讲学。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在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

  作为一位教授,孟杰对自己的学生要求严格,同时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成长的国际环境。他创建了北京亚原子物理国际暑期学校,请来世界物理学前沿的科学家给同学们授课,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暑期学校已经成为许多物理学新人成长的摇篮,国内各高校研究生都非常向往的学术圣殿,并逐步成为中国在核科学方面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他利用与国际同行的关系,派遣自己的学生到国外著名研究所工作学习。他曾经派一位学生去日本作联合培养,这位学生在日本期间发表了好几篇论文,日本的相关机构对孟杰说,你的学生很优秀,能不能再派点过来。孟杰含笑说,我派到你们那儿的学生只是一般水平,现在我的好的学生都往欧美跑了。

  孟杰在许多国家讲学,他现在带的研究生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学生团队。对于记者不同国家之间的学生有何特点这一问题,孟杰说“我认为我们中国人最聪明”,不过他也对国内“上午9点工作,11点就下班,下午3点工作,5点就下班”的学习工作氛围很不满。高智商的他欣赏的是踏实苦干的人。他举例说自己的一位韩国研究生,带着孩子上学很不容易,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前一种人就是那些对学习和工作阴奉阳违的人,后一种就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的人。”孟杰这样诠释臧克家的诗句,也以此作为对青年成长的激励。


  生活:
  享受一个充实丰富的人生

  “我是贵州的土著人。”2005年10月24日孟杰在贵州大学对学生作物理学前沿研究方向讲座时这样自我介绍。对于这样一位享有国际盛名为家乡“长脸”的核物理专家,家乡人自然是用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方式表示对他的欢迎—想用家乡的酒把他“拿翻”。一看阵势,记者也替他捏了一把汗,悄悄问孟杰小学时的同学吴涛,孟教授挺得住不?“没问题,”吴涛微笑着,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较量下来,确实没有问题。不过不是他的酒量好,而是他的幽默、他的机智、他的诡辩让他反客为主,在“围剿”他的家乡人中频频“突围”。

  这个插曲让记者了解孟杰生活化的一面。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是一个极富生活情趣的人。他爱好摄影,对光与影的审美,一点也不因为厚厚的镜片而变得迟钝;他喜欢游历,在深入核物理的研究中不忘体验各国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为了实现自己尽可能多地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的愿望,这个戏称为贵州师范大学编号为001的孟杰教授,刚在贵大作完报告,就急不可待地要赶到毕节,为毕节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匆匆地,记者以下面的对话结束了采访。

  ——你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我爱好的太多了,比如旅游、体验自然……

  ——你最崇拜的人是什么?

  我没有最崇拜的人,也崇拜很多人,崇拜所有通过自身努力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

  ——你最喜欢的歌手是谁?(听孟杰的同学说他是标准的男中音,记者赶快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没有最喜欢的,但我喜欢唱的歌很多。

  ——你如何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需要寻找自信时,我就拿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的劣势比;需要克服骄傲自满时,我就要拿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比。 

  ——你对生活的态度什么?

  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地活着,才是最好的生活。

  孟杰小资料


  1991年7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7月至1993年9月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1993年9月至1994年8月为德国Rossendorf研究中心核与强子研究所博士后。
  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受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96年12月至1998年10月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受日本科技厅资助)
  1998年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核理论开放课题组主持人之一
  1999年1月被聘为北京大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9年3月北京大学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联合支持的青年核物理中心主任
  2000年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国家教委自然科学类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

联系我们:13439028853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