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7-07-16  李进     4493

为家乡,我们将不遗余力——“博导团家乡行”精彩观点集粹

 

为家乡,我们将不遗余力——“博导团家乡行”精彩观点集粹

  本刊记者 喻丹 彭勇 谭仕伦 肖露 文叶飞 张玲玉 史红云  

   浓浓的乡情,重重的责任,在家乡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进程中,我们能做什么——这是每个“贵州籍在京博导团家乡行”活动成员都在思考的问题。5天里,博导们在一些市州地调研、与省直有关机关和部门领导座谈、到各个高校开设讲座,将智慧与深情倾泻……


  图片关键词张汉林:西部应向国家“跑步要政策”


  张汉林,贵州遵义市人,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国际贸易与WTO。



  阔别贵州多年,我一直对西部特别是贵州的经济发展保持着热切的关注。中国在加入WTO之前,国内不少专家和学者预测中西部经济发展会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但是入世6年后,我们却发现中西部经济和东部经济的差距并没有缩小,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差距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对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切实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外贸发展较为滞后的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更要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如果因为财力紧张或困难放慢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从而减缓进出口贸易速度和利用外资的速度,将对整个地方经济产生更大的消极影响,也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拉大地区差距。



  贵州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约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贵州有丰富的煤炭、水力、矿产、医药资源,发展前景广阔。因此,贵州更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改革路线,总结和吸收其他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优秀经验。除此之外,还应该研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发展模式,切忌走我国一些老工业化城市的道路,尤其是注意在资源开发和保护方面,要制定出一套规范的准入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看来,一些中小私营企业进入资源性领域的例子是失败的,使得私人赚满了荷包,最后却由政府和环境来买单。



  另外,我省应该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专项调研,向国家“跑步要政策”。以栽种烤烟为例,是否能调查一下我省220万贫困人口中有多少在烤烟地区,将扶贫和农民长效收入增长机制等要素紧紧相扣,可向国家要求:扩大贵州成品烟的生产配额,这样才能把生产及资源深加工后的税收真正留在贵州。


 


图片关键词孟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知识来支撑


 



  贵州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城乡文化教育进程缓慢所带来的滞后。这一问题所导致的消极后果在目前已暴露无遗。文化教育发展的失衡,已成为贵州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教育文化发展的进程是多方面决定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当然核心体现在两点:一个是学校教育方有问题。表现在教育管理者的事业心、责任心缺乏,教育教学资源潜力未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已成为当下整个社会构建大教育生态环境过程中,决策者要认真审视和思考的一个关健元素。围绕这一话题扩展开去,其中政策与管理至关重要,而政策与管理又必须依靠科技含量的深度投入和教育资金的特别倾注来实现。



  另一个是学生暂时遭遇挫折而打退堂鼓。就当前贵州而言,贫困仍然是困扰广大山区农村教育发展乃至生存的一大难题。在家境困难、自身原因、打工浪潮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的窘困、看问题的空间观念局限,进而衍生出新“读书无用论”不良风气。这一群落教育生态环境失衡的缺失,知识教育的倒退与没落,无疑预示着智慧的力量在减退,这对贵州教育文化发展的推进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讯息。



  站在全国乃至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透视,没有文化知识,就意味着将被他人奴役与左右,这是十分可悲的。我认为,不论从当前,还是从远景来看,解决贵州发展缓慢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都应是立足于加大对当地教育成本的超常规投入,应充分发挥文化教育这一知识杠杆的作用。


  
  我到过日本、德国、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他们重视多层次文化教育的投入是我们所不能相比的,而他们由此获得高产出的社会经济效益更是显而易见的。在我看来,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知识来支撑。



  从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看,对贵州而言,科教兴省、科教强省仍应是一大战略选择。我希望全社会有更多的人和力量来关心贵州的文化教育的发展。贵州高原,是我魂牵梦绕的故土。我的最大心愿还是想在今生为贵州文化教育的发展和振兴出一份力,让世界知道贵州,让贵州走向世界。


 


图片关键词杨成永:贵州高速公路覆盖范围需要继续扩大



  杨成永,贵州遵义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隧道与地下工程。



  我从1991年离开贵州外出求学,如今已经16年了,这期间我回家乡的次数不多,时间也很短,但我时刻都在牵挂着贵州的发展。2005年我回到贵州时,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当然,在震撼之余,我也能感受到贵州和发达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缩小差距,唯有加快我们自身的发展。



  贵州是中国自然资源富集的省份之一,其中尤以能源、矿产、生物与旅游四大资源最具优势。贵州同时又是大西南重要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有这样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很难得的。但是如何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的强大动力。我认为发展交通始终是第一位的。加快贵州经济发展,改善其交通设施,不仅对贵州,而且对西部大开发的全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山区省份,喀斯特地区地貌特点制约了贵州交通的发展,在贵州架桥修路建隧道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在我看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追求资金投入的回报最大化,贵州应该优先发展公路和铁路。我认为,水路航运在贵州交通运输中的比例不大,对经济拉动的作用不及其他交通方式。而航空属于后端产品,其建设成本高、货运吞吐量小并不适合贵州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我前段时间仔细地看了贵州交通发展的相关规划,我认为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但关键还是要把纸上的文字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



  此外,我还想对贵州发展交通提一些自己的想法。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贵州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范围需要继续扩大。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仅覆盖了省会城市和城镇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在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中,只有60%有高速公路连接。贵州的实际情况比全国还要低一些,必须要加快步伐,才能赶上和超过其他地区。同时,贵州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规模效益难以发挥。高速公路只有形成网络且布局合理时,才有显著的运输效益。铁路建设方面,虽然建设的决定权不在贵州,不能自己说了算,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争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影响决策,如果不做,那改变的希望都没有。


 


图片关键词杨胜天: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喀斯特生态环境修复


  杨胜天,贵州省贵阳人,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水资源与水环境,遥感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规划。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喀斯特分布面积超过124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贵州省的喀斯特占全省面积的73%,如何改善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省委提出“环境立省”的战略,给我们科研工作者出了一个很好的命题,我们要面对历史赋予的挑战,紧抓机遇,利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对贵州这样有着大面积喀斯特地区的省份,我认为要实现“环境立省”的战略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修复喀斯特生态环境。



  目前,我从事的研究工作40-50%与喀斯特有关,我省喀斯特研究大概经历三个阶段:一是研究从地质地貌演变的历程;二是用系统论的观点来重新认识喀斯特,由喀斯特地质地貌的研究到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研究;三是用科学基因来解释喀斯特演变的基本动力,用地表过程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即对特殊物质能量循环过程的解释。



  解决贵州的喀斯特生态环境问题,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关键是解决“保土保水”的问题。贵州省的年降雨量近1200毫米,属于中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都较为丰富,但是喀斯特生态环境却比较脆弱,原因就是贵州缺“绿水”(进入生态系统中的水)。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认识,特别要认识到贵州的生态环境缺水和社会生活缺水问题。



  解决缺“绿水”问题,土壤的保水性是我们应积极攻克的难关。我们的退耕还林还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看给贵州地表带来了哪些生态资源,保了多少土?保了多少水?因此,我们要加强应用性基础研究工作,怎么“保土保水”是关键。



  总之,我认为要解决好贵州的喀斯特生态环境问题,一是要把握好历史机遇;二是要不急不躁,寻找历史机遇;三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各项工作,具体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对生态环境应用性基础科学研究。



  改变喀斯特生态环境要不急不躁,只要我们科学地对待发展道路,保持平和的心态,历史机遇就一定会到来,生态资源的优势就会成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的重要支撑点,石头就会变成黄金。


 


图片关键词祝宁华:贵州发展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祝宁华,贵州安龙人,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助理。研究领域:半导体。
因为我所从事的是微波光电子器件的研究开发,和贵州实际上没有多少可以接口的地方,因此就贵州的发展只能作为一个外行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而已。但我是贵州人,非常希望自己的家乡能迅速发展起来。



  贵州经济技术落后,这是现实,而且短时间内也很难改变。


 
  记得有一年,我去芬兰前,想象这个生产诺基亚手机的国家一定有很多研发中心。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我在那里却看到很多东西都和木材有关,很多科研项目和纸关系密切。芬兰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木材丰富,因此基金会就把有限的基金用在当地最有特色的资源上。这点对我启发很大。贵州在发展中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别人有什么,你就学什么,否则很难追上人家。应该集中精力开发贵州有特色的产品、行业,比如好好利用贵州各种丰富的资源。越是资金匮乏、人才匮乏,越要集中资源,不能像撒芝麻一样,到时什么都抓不住。



  当然其间要注意保护生态。生态一旦破坏将很难修复。德国在战后环境遭到破坏,后来为了修复生态,花了很大的代价。这点贵州要引以为戒。



  另一方面关于人才。我相信这句话:“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是用出来的。”给他机会,给他发展的平台,他就可以做事。在战争年代,就有18岁的孩子当将军。所以要给有潜力的年轻人压担子,不要仅把眼光放在省外、国外,一门心思想引进人才,反而打消了本地人的积极性,用好贵州本地人才也可以成大事。


 


图片关键词蔡曙山:感佩“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



  蔡曙山,贵州贵阳人,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逻辑学、语言学、哲学、认知科学。



  6月6日,省委书记石宗源听取博导团的汇报后,即兴发表的长篇讲话中说到:“‘欠开发’不是‘乱开发’。有的项目,如果破坏生态环境,现在又没有技术能够让我们既保住环境,又取得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宁可保住环境和资源,留给我们的子孙去开发。”他说,“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



  宗源书记这一席话让我很感佩。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那当然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正确的发展观。什么是实际情况?那就是宗源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国情和省情。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怎样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美国和欧洲两种发展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美国以世界几十分之一的人口,消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能源,这样的发展道路不适合于中国。反观欧洲国家,他们并不追求过度发展,而是选择适度的发展。有一些细节很有意思。欧美都是“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但欧洲的汽车实行的是低能耗、高排放标准的节能型汽车。美国人开车喜欢大功率、大排量,富豪们则乘座加长型的带酒巴的豪华车招摇过市,现在一些中国富豪也在学美国富豪的这种派头。



  那什么是贵州的省情呢?我认为,青山绿水是贵州的一个省情,资源丰富也是贵州的一个省情,宜人的气候又是贵州的一个省情。根据这个省情,贵州省把发展旅游作为一个支柱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红枫湖、■阳河、小七孔,每年吸引数十万人来旅游。试想,如果由于错误的发展方式而导致贵州山水的破坏、资源的破坏、气候的破坏,这岂不是杀鸡取蛋、竭泽而渔、贻害子孙吗?



  宗源书记说,我们既要经济发展,又要青山绿水。如果不能两者得兼,则先要保住青山绿水。如果“保住青山绿水,也是一种政绩”这句话能代表贵州省的发展模式和战略选择,则贵州省幸甚!贵州人民幸甚!现在成都市要建成休闲城市,杭州市要建成宜居城市。很多省区都把自己的省会城市定位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上,而不是定位在经济增长指标上,这反映了中国人民在30年经济发展后冷静的思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真正追求。


 


图片关键词陈跃红:贵州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点设立有望零突破


 



  长期以来,在贵州人文、社会科学界,一直活跃着一批对贵州文化深深痴迷与热爱、极富文化责任感的可贵守望者,他们以一种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年复一年地在保护和弘扬、培育和创新的不懈实践中,放逐他们的文化追梦。但是,时至今日,贵州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步履仍然比较缓慢。迄今为止,贵州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点设立尚未实现零的突破,这是我比较焦虑的问题,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关注的事情。



  作为一个人文社科研究者,我时刻在关注着贵州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动向。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来看,贵州在这一方面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我们的确应该正视这一现实。我认为,在对待贵州人文社科资源丰富但贵州人文社科领域发展比较缓慢的问题上,应有一个科学的态度。现在有种看法认为贵州人文社科领域发展一段时期内不会有新的突破,这是一种悲观意识,这种看法并不全面。事实上,当前贵州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前倾姿势,我认为贵州人文社科领域发展实现突破,已具备一些条件。



  就我所了解的区域观察来看,在人文社科的某些领域,贵州学者已占据“半壁江山”。譬如,拿比较文学学科来讲,全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三位副会长、一位秘书长都是贵州人。该学科专家库中,在全国很有影响的重量级学者四分之一是贵州人,目前已有15位。我认为,只要加强省内外广泛深入的合作与交流,省政府提供财力支撑,比较文学研究方向很可能成为贵州人文社科领域博士点设立零的一个突破点。省委书记石宗源在这次“贵州籍在京博导团家乡行”座谈会上,提出要突出对贵州人文社科领域研究地位的重视与支持,这已发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高端信号。对此,我充满信心和期待。



  贵州人文社科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颇有心得和已多建树,要解决贵州人文社科领域发展比较缓慢的“瓶颈”问题,必须多管齐下。要树立超常规发展的意识和精神,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加快精神文化的沟通已是大趋势,仅靠传统的沟通肯定会陷入危机,必将被社会浪潮所淘汰。贵州人文社科领域研究发展要缩短与外界的距离,首先在意识和精神上要大胆开拓,在价值取向上要走向世界,这样才会真正实现突破。


 


图片关键词杨晓鲁:贵阳城市品牌的塑造一定要有独特性



  杨晓鲁,贵州贵阳人,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自己培养的首位音乐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音乐学,大众传媒。



  城市品牌包涵两个内容,地理区位和历史文化特征。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不管发展旅游也好,吸引外商投资也好,必须树立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牌。



  比如我这次回贵阳,一下飞机,就收到了两条短信,一条是“林城贵阳欢迎您……”,一条是“避暑之都欢迎您……”。“林城”和“避暑之都”就是贵阳正在打造的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最大的特征就是差异性,一个人对某一个地方的记忆,一般都只有一个印象最深刻,如果太多,反而会让人不知所云。拿贵阳来说,“林城”不具备差异性,森林之城在中国很多,个性特征显示不出来,拿“林城”来定位贵阳的品牌显得窄了点。以前曾经叫“第二春城”,本来是借船出海的思路,但人们都知道“春城”是昆明的品牌,我们只能做“第二”,在认知上具有同质性,没有自己的个性。作为一个贵阳人,我直到今天还不知如何向省外的人介绍贵阳。



  塑造城市品牌,要从历史、现在、未来的资源中找出立城之本。城市特产、城市符号,城市名人等都可以作为城市品牌。提到黄果树瀑布人们就会想到贵州。甲秀楼是贵阳的城市符号,其实很久以前我们就有品牌意识了,比如以前曾经有“甲秀楼”、“朝阳桥”等牌子的香烟。遵义市把“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品牌,显得不够简洁。六盘水把“凉都”作为城市品牌,做得很不错。假如把“中国凉都”作为贵阳市的城市品牌,会比“林城”有意思得多,不过被六盘水市捷足先登了。



  总之,贵阳城市品牌的塑造一定要有独特性。


 


图片关键词吴霓:贵州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要未雨绸缪



  吴霓,贵州惠水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布依族第一位教育学博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主任。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农村教育。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据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在江苏、甘肃、河北、河南、湖北等省进行的农村留守儿童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总样本数的47.7%,几乎占农村适龄儿童的一半。



  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极易出现辍学现象。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中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与人格培养,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学生因成绩不良而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使得家庭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一部分人便形成了“孩子上不了学,可以一起出来打工挣钱”的想法,这又助长了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思想。因此,在农村地区学校流失的学生中,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的比例在缩小,因学习成绩差、不爱上学或自己感觉升学无望而离开校园的人数比例在迅速扩大。



  心理问题突出,道德滑坡。留守儿童家庭是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无亲家庭”。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了父母关爱,情感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留守儿童往往出现消极情绪。长期下去,他们在性格上会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表现出任性、暴躁、冷漠、内向、极端等。



  安全存在隐患。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保护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被拐卖、受侵害、出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全体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远发展。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贵州在这个问题上要高度重视,未雨绸缪。作为贵州人,我将竭力为家乡献计献策。


 


图片关键词杨波:和谐社会是身心健康的社会



  杨波,贵州大方人,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学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成瘾行为心理学(重点是毒品成瘾)、犯罪心理学(重点为犯罪人格)及人格心理学(重点是人格结构)。



  和石宗源书记座谈后,了解家乡有这么多乡亲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很心痛。书记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提高全面素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人的素养包含人文素养、心理素养等,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了,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谐社会、文明社会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很容易做出文明的事情,但是心理不健康的人就会不文明。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各种心理行为障碍增加,人们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行为异常的困扰,其中包括青少年问题、各种犯罪、亚健康、老龄问题等等。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妥善解决各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谐的重大社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而又紧迫的问题。只有心理和谐、个体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城市和谐,整个社会才能真正和谐。



  心理健康要从孩提时代抓起。因此,要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发达地区很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专职的心理老师。但是在贵州,这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很多犯罪行为都是心理不健康引起的,因此,各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其开放型的观念和能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改进和完善。



  结合我正在主持的与北京市劳教局合作的横向课题“首都劳教戒毒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我认为,贵州毒情严重,戒毒劳教工作任务繁重。要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多管齐下,以整体性和个别化矫治相结合的方式,对戒毒劳教人员进行分类治疗,有针对性地为每个人量身订做治疗方案,从心理学的角度引导他们,只有把心魔制服,才能制服毒魔。(摄影/本刊记者 李 枫  王 东  黄晓青) ■

  陈跃红,贵州贵阳人。北京大学教授、中文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比较文学。
  孟杰,贵州大方人。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研究领域:粒子物理与核物理。

联系我们:13439028853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