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7-09-24  李进     3861

乡音不改话贵州

 李厚安

 乡音不改,乡情浓浓,在省委组织部的组织下,6月6日至10日,黔籍在京博导团11位博导回家乡访问。这11位博导是:张汉林博士,代表团团长,教授,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院长;李从国博士,代表团秘书长,北京中博联创经济策划中心主任,贵州博士网站长;杨晓鲁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孟杰博士,北京大学教授;陈跃红博士,北京大学文学系副主任,教授;蔡曙山博士,清华大学教授;祝宁华博士,中科院半导体所所长助理,教授;杨波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成永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杨胜天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吴霓博士,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处长。代表团成员参加座谈会,举行报告会,到大学演讲,深入地州市进行学术交流。他们高瞻远瞩,纵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策划贵州旅游品牌形象,探讨贵州高等教育思路,谋划人才战略蓝图……  

科学发展快马扬鞭

 对于贵州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中国WTO研究院院长、贵州籍在京博导团团长张汉林研究颇深。他8日在省委大礼堂作的题为《贵州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模式选择》的专题报告中指出,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贵州经济腾飞的劣势和优势均较明显。劣势是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普及率低,市场化覆盖面窄,优势是由于开发晚,环境保护完好,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文化多元。

“贵州经济发展的步子应大些,再大些”,他建议,贵州可借助其他国家工业化模式,一是印度不走工业化老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二是贵州山地及气候条件适合畜牧业发展,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都是没有经过工业化阶段,而靠畜牧业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这两种发展路子值得贵州深思和借鉴。

 而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副秘书长、特聘经济学家、贵州籍在京博博士联系点秘书长李从国博士在六盘水市交流时也指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受资源、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压力越来越大,六盘水也不例外,因此,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准确对六盘水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科学定位,要改变发展思路,合理进行规划,用科学性、精细化的概念推动经济转型,使六盘水尽快“起跳”。

 不过,不管如何发展,环境的保护是第一位的,这是博导团成员们的共识。

北大博导、科学家孟杰表示,GDP增长慢一点,烟囱少一点,在现在并不是什么坏事。他走过20多个国家,但贵州山水不比任何一个地方逊色,作为一个贵州人,孟杰很骄傲。两年前,他曾带女儿回到贵州住了一段时间,带女儿游览了一些贵州的山山水水,外乡出生的女儿的一句话让他十分感动:她认为,贵州简直就和欧洲差不多。

“越是贫穷,就越是不能牺牲环境谋求一时的发展。”清华大学教授、国际著名认制知学家蔡曙山语重心长地说,“毁坏了环境,那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啊!”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土保持监测学会常务委员,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全国水土流失监测顾问,中国环境遥感学会理事杨胜天认为,欠发达、欠开发的确是贵州的省情,但这并不是坏事,贵州保护得近乎完好的生态,就是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所在。他提出:贵州不能无限制扩大森林覆盖面,要根据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和生态要素,建设、修复有价值的生态。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杨晓鲁说,贵州目前最缺的就是创新,有的人创新的胆子不够大。他还举例说,湖南和我们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去,但湖南的名气就要比我们大,前两年的超级女声,就搞得在全国都非常火爆。贵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得抛弃固定思维模式,甩掉“茅台酒”、烟、煤等东西,组织专家来探讨研究,打造一个独具匠心的贵州品牌。让别人产生“贵州印象”,来投资、建设贵州

高等教育当项目经营

贵州近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贵州大学进入“211”工程行列,给博导们带来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感。在谈及高等教育如何更快更好与知名学府靠近时,博导们个个神采飞扬,踊跃建言。

孟杰认为,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是一座城市的名片,甚至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大学不仅要有大师,更要有培养大师的能力。而要具备这种能力,大学必须走专业化、特色化办学之路,使某一领域有造诣的人更上层楼,成为大师级人物,提升学校声名。他说,由于全国性奖项僧多粥少,贵州高校学者能获奖的很少,贵州可自设奖项,如申办“黔灵学者”、“乌江学者”之类的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激活高校教师的科研热情,让他们特别是已经获得正高职称的人“还有楼梯可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申请和参与国家级课题,扩大贵州高校的影响力,产生更多强势学科。
说到学科建设,杨晓鲁博导侃侃而谈:高校学科建设应当作项目去经营。他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说,它的前身北京广播学院几年前也是所二、三流大学,但近几年,学校狠抓学科建设,走品牌策略路子,播音、表演、音乐等专业火了起来,由于这些特色学科的迅速崛起,学校现已跻身一流品牌高校行列,在校研究生、博士生已达5000人规模。把优势学科当项目经营,使学校从一般本科院校发展成有硕士点、博士点的“211”品牌大学,这一切都归功于电视人的策划,“经营学校是一门科学,在这方面,贵州高校应‘走出去’,吸纳外来经验为我所用。”

人才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任何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才。作为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资源,人才始终是第一位的,不管研究旅游的开发、品牌的塑造,还是环境的保护,人才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博导团一行均认为,贵州的希望还是在于人才,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还要千方百计让外地人才能够为我所用。

正如李从国博士6月9日在毕节在毕节作的专题讲座——《人才:西部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指出的那样:经济增长的三个要素:物的投入、人的投入以及资金的投入。而,人的投入能产生无限效应。李从国从农村改革、国企改革、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以及对外开放的角度总结出:改革开放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资源环境的约束迫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

 博导张汉林认为,我们的发展必须要注意人才的开发,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组织优秀学校的校长,去和外面的名校接触,让对方增加在贵州的招生名额,或者和贵州的学校进行共建。但他也表示,出去的人再回到原来的地方,这是很少甚至根本就不可能的,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加快省内高校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本地高校的地位和实力,自己培养人才。

而陈跃红则表示,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要留住人才,甚至在某些岗位,要不惜高薪,挖一些人才,不求为我所有但要为我所用。就以目前的贵州旅游来说,思路是非常对的,也解决了一些瓶颈问题,但在细节上还得加以改进。而留住人才可以和旅游结合,相互促进。他称,旅游共分三个阶段:游目、游心、游神。目前国内的旅游都处于游心的阶段,也就是游人出来是为了休闲,放松心态,海南岛就是这种休闲的方式。而在北京等地,现在对人才还是实行一刀切制度,60岁或62岁的人,就退休了。但对于退了休的一流人才来说,有一部分还要继续自己的研究项目,一部分人则到边远的地方继续工作。不过,当地肯定要给他们提供休闲的环境。所以,贵州也可以以休闲旅游的方式,来挖一批人才到贵州,为贵州的建设出谋划策。这样,花的钱比较少,又达到了目的。

人才的竞争才是根本的竞争。蔡曙山说,有的关键性学科,往往就是因人而设,一个核心人物就可以成立相应的科研机构。贵州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挖掘”人才,要有“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的意识。

 

联系我们:13439028853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