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12-07  李进     11841

打造强大的学生,是育人成长的关键!

    幼蝶如果不能咬破茧壳自己爬出来,就会死壳内。帮忙剪个小洞把破不了壳的幼蝶拽出来,幼蝶则飞不起来,变成残蝶。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破壳而出的胡蝶才能飞向蓝天,体验生命的愉悦。内在磨砺是学生成长的必须,没有磨砺就没有真正的成长。当下学生成长最缺的,不是来自社会的外在的知识灌输,而是发自个人内在的成长天性的磨砺生发。故说:打造好学生,比就读好学校重要;与其求别人,莫如强自己!摘自李从国博士专著《学习其实很简单——学育论》前言。

图片关键词

   

帮助天下父母消除为孩子成长发愁的痛苦,为学生清除抑制灵性发挥的学业障碍,是我们开创“学育”的初衷!

对家长而言,人生最揪心的痛苦莫过于子女学业失败,眼睁睁看着孩子在无望中挣扎,为血脉的传承感到绝望。

在育人成长的过程中,学校、老师的教育犹如天上下雨,对每个学生都是公平的,学生的成绩好坏取决于学生自己能接到多少雨水。用锅勺饭盒去接,用水缸水池去接,用池塘溪流去接,用江河湖泊去接,用大海大洋去接,用无边胸怀去接,接雨的格局不一样,收获就天壤之别。同校同班同师的学生,学习成绩差距为什么如此之大?问题不是出在学校和老师,而是出在家长和学生。

育人成长有两只 “翅膀”,一只是“教育”,另一只是“学育”。

教育,是由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的有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将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育,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传承,是传播知识智慧的途径,是社会关怀的成长。

学育”,指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的血脉影响,以及孩子个人内在灵魂磨砺的自发成长过程。学育,是反求诸己的成长,挖潜内在的成长,激活灵魂的成长,让万物之灵天性充分绽放的成长。

教育是外力促进学生成长,学育是内力自发成长。教育在学生的心理(意识)认知系统上展开,学育在学生的灵魂(潜意识)感应系统上布局;教育是成长的主渠道,学育是成长的催化剂;教育重要,学育关键。教育和学育维度不同,不能相互替代,然而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一教一学、一内一外、一虚一实、一阴一阳相得益彰,是育人成长的最佳境界。

然而在现实中,家庭总是把孩子成长的任务一厢情愿地完全推给学校教育,学生的育人成长事实上只有教育这只翅膀,另一只翅膀——学育几乎完全缺失。学生的成长陷入“单翅飞行”的窘境。这样的成长充其量只能成就学生的考试过关学习毕业,很难造就真正过硬经得起检验的人才。炎黄子孙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之所以少得可怜,根本原因就是成长的“单翅飞行”。可怕的是我们的社会和教育没有为此警醒,我们的家长和学生对此无可奈何!人是天地造化的万物之灵,每个健康的人都有完美的心智,都有强大的对外学习能力和内在自我磨砺成长能力。教育和学育的双翅张开了,成长其实很简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显然,没有学育的教育和没有教育的学育,都不能完成育人成长的任务。开启学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提升国人素质、阻止素质下滑、防范素质崩溃必然的选择,是中国育人成长的拐点。然而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传统的观念里只有教育,没有学育。现实中一些智慧的家长或悟性高的学生在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一些诸如内在磨砺、拓展训练等学育开发活动,但因为没有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只是一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碎片式的利用,起不了多大作用。然而无论我们警觉与否,人是万物之灵,灵性是人最珍贵的特征,是人最强大的力量,在学生成长中如果没有灵性的主导,没有灵性理直气壮的参与,这种成长一定是残缺的。

很多学生学业出了问题,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是换好学校、求好老师、找好家教,其实都是在沿着教育的方向在转。其实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再沿着教育的逻辑去寻求突破,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对绝大多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学生无论如何努力甚至是为此累得死去活来疲于奔命,仍然走不出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出路在于,在教育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学育来解决;靠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在学生身上着手解决;靠外来帮助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用内在生发来解决;心理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灵魂层面去解决。学育,就是反求诸己的成长,挖潜内在的成长,开发学生的成长,激活灵魂的成长。

学育是灵性开发在育人成长中的应用。学习是一项心灵工程——心理学习工程和灵魂磨砺工程。心理学习工程属于可人脑可指挥的心理意识范畴,这方面的学问由属于文化意识范畴的心理学支持,可以在教育过程中熟练精进。灵魂磨砺工程属于人脑不可控的灵魂潜意识范畴,这方面的学问非常稀缺目前能抬上桌面的只有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实际上不是研究心理学的而是研究灵魂学的,下同),该学问由于没有深入研究的社会土壤难以蓬勃发展,灵魂磨砺工程只能通过家长和学生凭着自己的悟性去探索实践。其实人这个万物之灵的灵魂,在科学的量子层面与物质是同样的东西,由人类迄今还未完全可知的暗物质、暗能量组成。灵魂是人本的瑰宝,是人格尊严的守护神,姿态美轮美奂,品格庄重可敬,力量无比强大,人是万物之灵,没有回避灵魂这个本在的理由。值得让所有人庆幸的是,灵性的开发利用由于是个人自我的事情,与外在的社会和他人没有关系,因此人只要做到对生命的真诚,灵性的开发利用非常简单,比人堆堆里生产的文化知识在人与人关系中的开发利用简单得太多太多。家长和学生只要怀有对生命的真诚敬畏,学育的开发利用可以信手拈来,浇灌学习成长。大道至简,学习其实很简单,就“真诚”二字。

决定学生成绩优劣的,不是表象上的读书听讲、按时作业、勤奋学习等心理意识层面的表现,而是实质上的学习格局、学习心境、意志磨砺等灵魂潜意识层面多维心性的聚焦。犹如晴天用凸透镜点火一样,学习的情景好比是调整距离,透镜的聚焦度好比是学习的心性,透镜聚焦度不够,再怎么调距离终究是点不燃火的。学神学霸们各自的学习习惯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人本属天的天性转化的、良好的学习心性支撑的学习习惯。学育的真谛,引导学生睁开“天眼”读书,激活灵魂成长。

本书《学习其实很简单——学育论》写作的初心,就是为国兴学,通过学育的研究推广为学生扫清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心性障碍,以及切实有效提升国民素质打开一扇窗。


我的写作助理帮助我整理本书的文字,整理完交稿子给我时说:“李博士,你这本书写得太好了,直接理解了这本书,家长一定会茅塞顿开,把关心孩子成长当成天大事来狠心抓;学生一定会如打了鸡血一样跳起来,刻苦磨砺,振奋学风,精准有效地打造未来。但说实施我有点担心,看老师的书心静不下来肯定难以看懂理解,而现在的家长生存压力巨大,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学生也是一样的。老师你不辞辛苦熬更守夜把书写出来,我就是担心效果不大......”我回答助理:“启发、引导灵魂磨砺的学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新动力,是别开生面的创意创新,是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根治学生学习毛病的灵丹妙药。如果家长连静下来读这本书的准备都没有,哪有资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连静下心来针对学习问题和毛病反求诸己的基本学习品质都没有,克服不了学习瓶颈走不出学业困境是见怪不怪的。撰写《学育论》是我报效家国的心愿,也是我的‘天人相宜心学’在育人成长中的运用,读不读此书,用什么态度读此书是家长学生的觉悟,不必勉强。佛助有缘人啊!”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从追问学习的主体“我是谁”开始,以新的视觉对生命的起源、进化、人的特征、意识与潜意识、心理与灵魂、文化与天化、人文营养与天化灵养进行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剖析,揭示了“学习不仅是要努力提升基于人的社会属性智商和情商,还要磨砺开化基于人的自然属性的灵商”的学习真谛。第二章对教育和学育进行了直截了当的定义,并论证了“教育”和“学育”是育人成长的两只翅膀”的道理,揭开了学育缺失的成长危机。第三章讲述了学生如何开启学育,如何在灵魂的层面自觉磨砺,通过提升学力的“9条心灵法则”的磨砺提升培养和革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通畅的心理和坚毅的灵魂来真切笃实地推动学习成长。第四章对家长如何开展学育进行研究,指出了当下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天师”的职责缺位,家长把孩子成长的重任全推给学校的错误做法,深刻揭示了家长、家风、家貌、家境、家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提出了家庭学育的“9条心灵法则”,以及家庭学育“家学共荣,父子同进”的目标要求。第五章单核了心灵与学育的关系,阐释了灵性开发是学育动力的原理。第六章论述一社会与学育的关系,认证为国兴学,推广学育,为民族素质的提升注入新动力,打开一扇窗。第七章主要论述开启学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推广实施学育的举措。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以下尊长、友人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他们是:

欧阳自远院士: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登月工程首席科学家。

孟杰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

汤明博士:中电建路桥集团董事长,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吴霓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全国民办教育协作创新联盟理事长。

李永瑞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心理学动态、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探新、心理素质测评领域资深专家。

娄义华博士: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

杨昌洪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人力资源师,贵阳行知科技职业学校校长,贵州省陶行知思想研究会民办教育分会会长。

杨晓鲁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位本土培养音乐学博士,中国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学与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赵峥涞博士美国Linkfun文教机构副主席,南京乐训教育集团创始人,教育部创业导师。

吴刚博士:北京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德诚社会组织评估与促进中心主任。

彭欧博士:中国教育科学院教育学博士后,成都大学教师。

杨武林先生:实业家,林达集团董事长。

杨武勋先生:企业家,林达集团贵州分公司负责人。

 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张绍雄(南翎绍雄):中国关心下一代基金会青少年励志教育课题团团长,网络知名青少年励志“铁嘴讲师”,全球贵州博士俱乐部办公室主任。



图片关键词

长按“学育网”二维码,进入识别关注


联系我们:13439028853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