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08-20  李进     9940

陈政:西部贵州形成全面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贵州改革开放100人访谈录

图片关键词

西部贵州形成全面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专访全球贵州博士俱乐部、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陈政

 

本期特邀嘉宾:陈政全球贵州博士俱乐部、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持:农文成(贵州民族报社长、总编辑)

      筹:杨昌德        陆勇平

 

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与中东部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呈现全面开放态势。记者就此专访了专访全球贵州博士俱乐部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陈政。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来贵州的发展突飞猛进,这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很显然,对内对外的开放水平有多高,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贵州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益,你如何看贵州的对外开放对贵州的发展意义?

陈政:中国的对外开放,最早应该追述到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开创丝绸之路,一直开放到罗马帝国。汉的时候其实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那时已经可以到达印度的南端。盛唐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一个空前的水平,对中国周边遍及各国,如朝鲜、日本、波斯等都以中国为商贸中心。元朝的版图很大,它一直都对外开放。在平时有很多西欧,中东,西亚,北非文化传入中国。到明朝时期对外开放又达到一个高潮,郑和下西洋就是在明朝时期由明王朝出资支持的。中国在明朝中后期开始实行闭关自守政策。1757年清朝闭关锁国,减少通商口岸,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通商;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国近代以来的对外开放,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已经历了150多年的曲折历程。回顾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对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速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很有现实意义。历史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没有出路的。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是一个民族大省,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5.5%。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18个民族。超过10万人口的有汉、苗、布依、侗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近160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33%,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7。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2.5%,境内有乌蒙山、大娄山、苗岭山、武陵山四大山脉,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喀斯特(出露)面积为10.9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是喀斯特地学的天然百科全书。在这个“山国”和少数民族人口多的省份,改革开放显得非常重要。

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然而,贵州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大力加强同兄弟省区市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这是符合经济增长理论一直把投资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经济规律的科学论断,这进一步指明了在新时代新阶段,贵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分析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空前释放。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完善“1+8”国家级开放平台,民营经济比重达到52%。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数博会、酒博会、民博会、贵洽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重大开放活动。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增长,15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入驻贵州。开放创新的贵州已经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热土,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深化改革,为贵州的对内对外开放注入了强大动力,请你谈谈贵州下一步对内对外开放的着力点,或者贵州对内对外开放的的层次、重点领域和新趋势?

陈政:1978年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贵州对内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步伐加快。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开放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通过扩大开放促进观念转变,带动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全省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加快贵州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贵州地处西部内陆,在对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实施对内开放。

贵州对内对外开放的的层次:

对国外、境外的开放。在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一是扩大外商投资的领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外商投资贵州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市政、环保等基础产业或基础设施;二是针对当前国内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把外资的投向引导到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上来,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在贵州建立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三是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推进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促进我省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开展外资银行、证券、保险、商业零售、运输、电信、旅游及其相关的服务、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试点;四是发挥贵州劳动力价格低廉和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盘活资产存量,提高竞争能力。五是在继续扩大对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开放的同时,大力扩大对北美、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加强同跨国公司驻华代表机构的联系,积极争取世界500强企业来贵州投资或设立研发机构,努力形成大跨度、宽领域的合作空间。六是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途径、新方法。大胆采用BOT、TOT等方式,以拍卖经营权等方式换资金,换技术。早在2002年,贵州就推出贵阳市西郊水厂、北郊水厂等省内一批供水项目及贵阳新天污水处理厂、白云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进行BOT融资,对已建成的贵州高速公路实行资产重组,成立贵州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将贵州高速公路包装上市,把贵遵高速公路作为并购贷款项目进行运作;同时,将采用中外合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出让股权,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利用外资。

扩大对省外的开放。一是推进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近些年来,与大连、青岛、深圳、宁波四个对口帮扶城市为重点的东西部经济合作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东部发达地区一批优强企业、优势品牌纷纷与贵州合资合作,从而带动了一批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取得较好的效益。与东部发达的对口城市已开始从一般的帮扶关系,向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和市场经济原则开展经济合作的方向发展。二是通过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区域经济协作工作平台开放按照六省区市七方会议确定的主题,在“加快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联合构建西南出海大通道”“联合开发大西南旅游业”“联合推进西电东送”“联合构筑长江、珠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等方面加强与临近省区的合作。围绕建设“南—贵—昆”经济区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与沿边区域经济协作组织的联络和协调工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共同构筑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的方式,扩大对省外的开放。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和市场经济规律,找准招商引资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批有利于保住青山绿水,符合环保节能减排要求的好项目相继落户贵州。

扩大省内的开放。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在扩大国外(境外)和省外开放的同时,十分注重省内地区之间的对外开放。这样,有利于省内各地区之间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谋发展。在扩大省内开放中,区域之间的经济协作十分重要,早在2001年,全省各市州地之间实施经济协作项目1698个,实施省内协作资金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可见,扩大省内开放和经济协作,是对内对外开放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内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

一是发展对外贸易,改善贸易结构,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重视科技兴贸,努力扩大货物和服务出口及大宗传统产品、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加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利时机,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措施,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把贵州作为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试点省区,加快建立符合国际外经贸体系,深化经贸体制改革,实行进出口经营资格登记制,对外国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国民待遇。二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对外开放的落脚点。从总体上看,利用外资的来源主要是省外资金,直接利用国外(境外)外资所占份额偏小。同全国先进省市及周边省区相比,直接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都相对滞后。以改善投资环境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引进必要的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吸收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力争使利用外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每年引进国外(境外)、省外到位资金增幅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在吸收利用外资中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法人实体,是诸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体,也是吸收利用外资的主体。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关键要看企业有没有积极性,有没有吸收利用外资及先进技术进行嫁接改造,提高自己参与国际国内竞争能力的强烈愿望。合资合作,最终达成协议和签定合同,以及履行合同,都是企业之间的行为。因此,应当充分发挥企业吸收利用外资中的主体作用。四是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功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规范、优质的服务。为了进一步改善贵州的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在县级以上政府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办事限时服务制度,这是为外来投资者搞好服务的重要举措。五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切实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外来投资审批程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以治理“三乱”为切入点,切实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依法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正常的管理,千方百计为外来投资企业排忧解难,搞好配套服务,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六是加强招商引资和经济协作项目库建设,由投资促进部门统一对外发布招商信息,正确引导外资投向。同时,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和协调工作,落实好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及项目业主负责制,建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及项目业主负责制,建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千方百计争取全省重点项目实现合资合作的重点突破。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新趋势:

扩大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与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首先,继续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步伐,依托贵州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动力。“高新技术”整合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增加技术和知识含量,提高贵州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入世为契机,发展多边贸易,扩大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鼓励贵州优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直接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带动出口,构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吸引国外、境外、省外直接投资,把先进知识和技术为我所用。利用外商投资直接弥补贵州资本缺口,为全省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资本支持;利用国外、境外、省外技术和人才弥补我省技术人才缺口;让外商直接投资参与我省国企改制改组,提高贵州企业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第三,大力优化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贵州与国际国内的经济文化交流。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上下,树立强烈的开放意识,机遇意识,善于吸纳四方、融入世界,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与竞争。从改善和优化环境着手,在进一步抓好以交通、能源、通讯和城市等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服务环境,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和外商投诉服务体系,推行投资环境评价考核公示制度,实施损害投资环境责任追究办法,为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创造必要的条件。第四,坚持科学选商,严把招商项目关。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从源头上严控能耗物耗高、环境破坏大的项目进入。贵州省投资促进部门邀请专家对各地推荐上报的招商项目进行认真筛选论证,从全省申报的项目中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减排较差和重复建设的项目,全省各地还谢绝来自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节能减排较差的招商项目。第五,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在保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合理较快增长的同时,注意改善引资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切实抓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大、产业链条长、增值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

记者:贵州对外开放取得哪些成就和经验,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陈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诱导下,寻求直接投资是几乎成了每个国家或地区政府致力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几乎成了政府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抉择。因为任何一项新的投资建设,不仅使经济增长成为可能,也使税收增加成为现实。同时,随着新项目的开工建设,新的就业岗位也相应得到增加。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贵州是一个地处西部的省份,构建有效的投资环境便成了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投资环境作为吸引国内外境内外直接投资条件的总和,其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优劣的相对性,改善的复合性,区位的客观性,个体的差异性,标准的动态性,要素的可塑性。改善投资环境一直深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投资环境也逐年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如以优惠政策为主向以法治为主转变,以政府招商引资为主逐步向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为主转变,由非理性招商引资逐步向以理性招商引资转变,由临时的招商引资逐步向以制度化招商引资转变。

省委、省政府1984年决定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来,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协作稳步发展。回顾过去改革开放的历程,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贵州实现了“三个率先,两个突破”。三个率先即:一是,2001年初就在全国率先开展投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活动年。进而以好的环境、好的项目、好的方式大规模吸引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二是,继集中整治投资环境之后,运用世界银行改善投资环境项目研究成果,率先在全国开展投资环境考核评价工作,坚持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与省统计局、企调队、省直目标办连续5年对全省市州地和省直单位投资环境进行考核评价,引起新华社《国内清样》和有关媒体关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务院西开办、商务部及福建、湖北、四川、山西、青海、云南、广西等15个省区市来索取资料和考察学习。2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跟踪报道。三是,率先在全国出台了《贵州省外来投资者权益保障条例》。让企业尤其是外来投资者知道、了解 、掌握《条例》,对损害投资环境的行为按有关规定坚决予以追究。两个突破即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6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自2003年到位资金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大关,2005年到位资金达238.5亿元,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大关。2006年到位资金达280亿元人民币,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目标。6年实现了两次大的跨越。6年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24.8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44.6%,直接利用外资7.9亿美元,年均增长36%。

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改革开放大踏步创新、前进,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30多个方面的系统性试验。开展内陆沿边地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新增6个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等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122家500强企业入驻贵州,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7%。2017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5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获批建设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贵州科学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3.2%,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7.4%。人才资源总量超过450万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站在了新起点、迈入了新阶段、走进了新时代。

贵州地处内陆山区,开放程度低的问题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年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但是,开放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规模小,外来投资企业数量少,外资投资额度低等方面。这暨有区位优势较差,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有政策不活,服务不好等主观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经济比重较大,传统经济根深蒂固,企业受行政干预较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企业遇到问题找政府。二是对非国有投资尚有种种限制,歧视性待遇依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三是办事效率低,投资项目审批繁琐,服务意识差;政策透明程度低,随意性强,允诺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四是税费负担过重,提高中小投资者进入门槛和创业成本,与当地文化、习俗难以适应和融合。五是执法不力,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现象屡禁不止,经济纠纷久拖不决,投资者权益投诉屡见不鲜。这些存在的问题,使地处西部欠开发欠发达的贵州进一步扩大开放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新时代,贵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分析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开放带来进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把握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的机遇,创新开放方式,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牢记嘱托、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

记者:你对中国和贵州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哪件事件给你带来最大的人生震撼和人生影响?贵州对外开放取得哪些成就和经验,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陈政:中国和贵州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的最大感受: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提出“三大战略行动”,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贵州的生态、矿产资源优势进一步被释放,迎来开放发展新机遇,也加快了贵州对外开放的步伐。

这些事件带来最大的震撼和影响: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大数据正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动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成为多彩贵州的主旋律。贵州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化。“我们不想总是垫底,我们也要奋力爬高。”2012年,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实现“三高于、一达到、五翻番”的目标,即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高于西部地区平均、高于贵州省以往水平。差距摆到桌面:2012年,贵州人均GDP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是倒数第一,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全国落后位置。结果如何?2015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2017年达到1.35万亿元、以10.2%的增速名列全国榜首,实现了总量、速度、人均在全国位次“三前移”的历史性突破。“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当年的梦想,今朝实现。我们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化,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贵州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启示:

十八大以来,一是改革开放创新大踏步前进。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30多个方面的系统性试验。农村“三变”、行政审批、能源、司法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二是综合经济实力大踏步前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增速连续保持全国前两位,总量突破万亿元、达到1.35万亿元,人均达到3.8万元,在全国的位次分别上升1位和2位;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三是决战脱贫攻坚大踏步前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0.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73.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8%以下,减贫和搬迁人数全国最多,创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板”。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西南交通枢纽地位全面巩固提升,新增高速公路3203公里,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营业里程达到1214公里,形成贯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川渝滇的快速通道;通航机场市州全覆盖。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世界第一公路高桥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贵州首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黔中水利枢纽等标志性工程。五是增进民生福祉大踏步前进。率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率先全面免除中职学生学费、率先实现医疗卫生“五个全覆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记者:贵州改革开放这四十年与中东部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取得那些实效?

陈政:经过40多年特别是十八大5年来的改革和发展,贵州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合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前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实施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合作,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实施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合作,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贵州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实施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合作,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

贵州与中、东部合作取得的经验及成效。5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对外开放目标和工作重点,紧紧扭住和把握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抢抓机遇,扎实推进与中、东部的经济合作。其成效及经验有6个方面:

第一,认真分析省情,积极推行定点定向招商,把吸引中、东部地区资金作为我省招商引资的重点来抓。据统计,贵州90%项目和资金主要来源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和资本西移的趋势十分明显。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协作部门在研究全年工作计划时,将大力“推进东西经济合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锁定“长三角”“珠三角”及“泛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作为主攻目标,积极做好贵州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项目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对接洽谈工作,扎实推进贵州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

第二,积极支持中、东部发达省区在黔设立各种商会及办事机构,实现“以商引商”。贵州有关部门与浙江省政府经协办共同指导筹建了贵州省浙江企业联合会、贵州省温州商会,会员企业已达350余家。直接推动了与温州的全面经济技术合作。温州商会成立不久,就促成温州企业投资15亿元开发建设清水江梯级电站项目,投资8000万元新建瑞邦硅业有限公司。各类商会中介组织,为开展中、东西部经济合作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第三,积极推动与大连、深圳、宁波、青岛等四个东部沿海对口帮扶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按照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先后与深圳、宁波、青岛、大连4个沿海发达城市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4个对口帮扶城市为重点的一批沿海客商不断涌进贵州进行投资合作。共同培育了“海尔”“红星发展”等优强企业。依托贵州与4个对口帮扶城市建立的“工作平台”,拓宽工作领域和合作空间,黔南州从四城市引进项目13个,引进资金5458万元。铜仁市、安顺市、黔西南州和黔东南州都分别加强了经济合作,从一般的帮扶关系,向按市场经济原则开展经济合作的方向发展。

第四,积极吸引中、东部地区优强企业来黔投资。实行投资环境考核评价,对9个市、州和11个国家省级开发区及县级市的投资环境进行考核评价,推动了投资环境的改善,为对外开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吸引了中、东部地区优强企业来黔投资。东部发达地区又一批客商投资煤化工、磷化工、铝工业等众多领域。

第四,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扩大开放等政策措施,特别是为适应贵州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组建了投资促进的专门机构,成立了外商投诉和外商服务中心,强化了统筹、协调对内对外开放职能,集中开展了全省投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力地推进了与中、东部经济合作,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工作举措,对与中、东部区域经济协作的全面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第五,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随着与中、东部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推进,与中、东部地区之间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的格局逐步形成,合作领域不断拓展。(1)是从一、二产业领域向服务领域延伸。合作已不局限于农业开发和兴办工业企业,开始进入旅游、商贸等服务领域的合作。(2)是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拓展。不仅开展了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加强,领域广泛、内容丰富。(3)从引进项目向开展劳务合作推进。不仅注重从中、东部地区引进项目,而且通过劳务合作,加快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协议、招聘会和开展订单式培训等形式组织劳务输出。

第六,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与中、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初期以政府组织为主,市场运作为辅。目前,已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发展格局,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得到发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积极引进中、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初步形成了互补的产业链和配套基地。同时,在实施合作过程中,通过开展项目推介、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定点定向招商等,不断创新合作途径和方式。

立足省情,着力推进与中、东部经济合作:

首先,东部地区沿边沿海,发展快,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推进,东部地区来西部欠发达地区找市场,找资源的趋势发展迅猛。5年来,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构成分析,省外资金占90%以上,而引进的省外到位资金中,80%是来自东部沿海发达省区。与深圳、宁波、大连、青岛四个对口帮扶城市正从一般的帮扶关系向按照优势互补、市场运作、共谋“双赢”的原则开展经济合作转变。同时,以“长三角”、“珠三角”及“泛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作为主攻目标,扎实推进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对接洽谈工作。其次,中部地区是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扣眼”和“桥头堡”,要做好有关链接工作。近年来,来黔投资者,正在逐渐增多。随着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我省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中、东部地区来我省找市场、寻合作伙伴的现象,已是不可阻挡的经济合作大趋势。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已开始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发展,实施与东、中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是实现“定点定向”招商,有目的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最佳选择和必然。第三,积极实施与中、东部经济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西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期。因此,也是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合作大有作为的时期。贵州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开拓创新,再接再厉,推进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合作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你个人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哪十件大事给你生活带来的影响最大?在下一个周期的改革开放中,你个人最盼望的十件改革是什么?

陈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些大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最大:

“铁路修到苗家寨,青山挂起银飘带”,2018年春晚开场,一曲《铁路修到苗家寨》印证了上世纪50年代的梦想,今天又重新解读了贵州交通基础建设的大跨越。贵州正逐渐成为中国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铁路总里程达到3550公里,建成贵阳至广州、长沙、昆明、重庆高速铁路;公路总里程达到20万公里;是西部第1个、全国第14个实现建制村通畅的省份、第10个实现村村通客运的省份;贵州通航机场实现9个市州全覆盖,“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永成历史;乌江黄金水道全线成功复航,贵州实现“通江达海”梦。主要是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走进高铁时代和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贵州与世界距离近了。

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成果。

在下一个周期的改革开放中,个人最盼望的十件改革是:

影响一个省,一个市、州,一个县、市、区扩大开放的因素很多,但是,什么问题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做到心中有数、措施有力、方法得当。

第一,提高开放水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贵州的发展亦离不开世界。要紧紧把握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趋势,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借助国(境)外资金、技术加快发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借力方式,充分发挥贵州市场、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

第二,拓宽开放视野。从战略上把握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双向互动关系,深入研究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密切关注世界经济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关注商品、资本、金融、股票、证券各种市场的行情,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因势利导,掌握中国和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既充分利用外部的有利条件,又防止外部危机和动荡可能对我国和贵州经济造成的冲击;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注意维护我国和贵州的经济安全。

第三,利用两种资源。在合理开发和保护自己资源的同时,扩大对外合作的领域,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和条件,积极引进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效益。学习、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与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借助其技术、资本、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扩大自己生产、经营和销售规模,使产品打入国际国内市场,实施地道的“贵州制造”品牌战略。

第四,利用两个市场。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更加广泛地开拓国际市场。既要巩固传统市场,力争向欧、美、日、东南亚重点市场多出口,也要开拓新兴市场,更多地打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有潜力的非洲、拉西美洲、东欧和西亚等市场。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多渠道、多方式扩大商品、劳务、技术和服务的出口,合理调控进口,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企业及产品生存、发展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能力。

第五,掌握经济规则。讲信用、负责任,认真履行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组织成员的有关义务,兑现承诺;充分享受和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用国际法规作依据,维护我们自身利益,反对侵害我们自身利益的行为;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认真学习研究掌握和运用世界经济、法律、外语、外经、外协知识和水平,为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第六,提高外资质量。加入世贸组织后,贵州全面修改有关法规中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相适应的内容,取消或逐步减少产业、地域和持股比例等方面限制,改革审批制度,增强法规和政策透明度等,从而为扩大利用外资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金融、贸易、旅游等服务领域逐步向外开放,成为对外资极具吸引力的巨大市场。努力把利用外资同提升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同开发西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结合起来。

第七,加强外经管理。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及省情的外经贸管理体制。加快外经贸企业改革,实行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增强外经贸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间经贸合作组织活动,利用双边和多边机制发展经贸关系,加强互利合作。既要敢于和善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加快发展;又要对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利影响有足够认识,加强防范,灵活应对,增强抵御冲击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

第八,坚持政企推动。实施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合作,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把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挥财政扶持的引导作用,继续加大经济合作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导向性、激励性的政策措施,加强合作载体建设,通过开展经济合作系列活动,建立合作示范园区等途径,为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合作平台。

第九,坚持市场主导。充分运用市场对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走市场化、开发式的合作路子。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区域之间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把发达地区的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市场、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抓住对口帮扶的机遇,努力把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第十,坚持环境营造。在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营造投资环境建设。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投资政策环境。加大对招商引资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引导力度。二是加快建设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三是加快和完善法制环境。抓好外来投资者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对损害投资环境进行责任追究。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优质的服务环境。加强外商服务体系建设,为外商提供便捷优质的“一站式”服务。五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优质的诚信环境。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良好氛围。

 

联系我们:13439028853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