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4-04-10  李进     52

蔡曙山

图片关键词

姓名:蔡曙山  学历:博士生

地域:在京博士  专业:其他


0. 基本数据
姓名:蔡曙山
性别:男
出生地:贵州省贵阳市
所在单位: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电邮:sscai@mail.tsinghua.edu.cn

1. 教育背景
(1) 学士学位:贵州大学,1982。
(2) 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1987。
(3) 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2。

2. 访问学者
(1) 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4-2005。
(2) 德国汉堡大学访问学者,2006。
(3)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07。

3. 工作和职务
国内
(1)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2) 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3) 中国教育部、财政部985重大创新基地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新基地主任;
(4) 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
(5) 中国逻辑学会逻辑符号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国际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历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下属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协会助理(Assessor of International Union of History & Philosophy of Science/ Division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IUHPS/ DLMPSDLMPS);
(2) 国际符号学研究会理事(Council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emiotics Studies, IASS/AIS);
(3) 国际符号交际学院院士(Fellow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ology Institute, ICI);
(4) 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组委会第一副主席(First Vice-Chairman of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13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4. 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计划
研究领域
(1) 逻辑学(主要研究方向:数学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哲学逻辑;语言逻辑等)
(2) 哲学(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哲学;心智哲学;科学哲学等)
(3) 认知科学的一些领域(主要研究领域:认知逻辑;心理逻辑等)
研究计划
(1) 认知科学研究,教育部重大创新基地研究计划,2004至今。
(2) 数字化的逻辑基地理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001-2005。
(3) 语言逻辑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1-2005。
(4) 语言逻辑及其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中的应用,教育部重大项目,2001-2005。

5. 以前的工作和职务
(1) 清华大学文科工作委员会委员,文科建设处处长,2000-2005。
(2)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基金处副处长、规划处处长,1992-2000。
(3) 贵州教育学院讲师,1987-1989。
(4) 贵州黔南民族师专教师,1982-1984。

6. 合作研究经历
(1) 清华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哲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合作项目(PNP Program),2006年至今。
(2) 自然与人工认知系统跨模型交互研究计划参加者(Cross-modal Interac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Cognitive Systems, CINACS),中德博士生交流计
划,清华大学与德国汉堡大学合作项目,2005年至今。
(3) 中国教育部认知科学创新研究计划负责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信息学院、医学院以及中国科
学院心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合作项目,2005年以后。

7. 代表性学术成果(选10项)
专著
(1) 蔡曙山 (1998) 《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 蔡曙山 (2007) 《自然语言的形式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论文
(3) 蔡曙山 (1988) 一个与卢卡西维茨不同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形式系统,北京:《哲学研究》,
1988(4): 33-41。
(4) 蔡曙山 (1989) 词项逻辑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北京:《哲学研究》,1989(10): 66-74。
(5) 蔡曙山 (1997) 命题的语用逻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7(5): 46-55。
(6) 蔡曙山 (1999) 量化的语用逻辑,北京:《哲学研究》,1999(2): 65-73。
(7) 蔡曙山 (2000) 逻辑学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0(4): 79-88。
(8) 蔡曙山 (2001) 论数字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1(4): 33-42。
(9) 蔡曙山 (2002) 论技术行为、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2(2):
77-86.
(10) Cai, Shushan (2003) A Formal System for the Illocutionary For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Beijing, 2003 (autumn): 142-148。


8. 更多的学术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约100篇,以下另选列20篇)
著作
(1) 蔡曙山 (2007) 《语言、逻辑和认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论文
(1) 蔡曙山 (2007) 关于哲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12个问题与塞尔教授的对话,《学术界》,
2007(3): 1-8。
(2) Cai, Shushan (2007) Logics in a New Frame of Cognitive Science: On Cognitive
Logic, its Objects, Methods and Systems, Proceeding of 13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3) 蔡曙山 (2006) 逻辑、心理与认知,《浙江大学学报》,2006(6): 5-12。
(4) 蔡曙山 (2006) 没有乔姆斯基,世界将会怎样,《社会科学论坛》,2006(6): 5-18。
(5) 蔡曙山 (2006) 论虚拟化,浙江社会科学,2006(5): 111-121。
(6) 蔡曙山 (2006) 符号学三分法及其对现代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
2006(5): 50-58。
(7) 蔡曙山 (2006) 再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学术界》,2006(4): 20-39。
(8) 蔡曙山 (2006) 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与中国学术的国际化,《晋阳学刊》,2006(2): 11-19。
(9) 蔡曙山 (2006) 逻辑、心理与认知,《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年7月3日。
(10) Cai, Shushan (2005) Cognitive Logic: Logics in the background of cognitive
science,  Proceeding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gic and Cognition, Guangzhou,
China, 2005.
(11) 蔡曙山 (2004) 认知科学背景下的逻辑学,《江海学刊》,2004(5): 23-30。
(12) Cai, Shushan (2004) Logic, Speech and Communication, Proceeding of 8th Congress
of IASS/AI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emiotics Studies, Lyon, 2004.
(13) 蔡曙山 (2003) 经验在认知中的作用,《科学中国人》,2003 (12): 37-39。
(14) 蔡曙山 (2003) 学科交叉视野中的现代逻辑,《科学中国人》,2003(11): 14-17。
(15) Cai, Shushan (2003) A Formal System for the Illocutionary For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3 (autumn): 142-148。
(16) Cai, Shushan (2003) A Formal System for the Illocutionary Force and Its Use
in AI,  Proceeding of The 12th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2003.
(17) 蔡曙山 (2002) 心智科学的若干重要领域分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6): 75-80。
(18) 蔡曙山 (2002) 模态的语用逻辑,《清华大学学报》,2002(3): 20-26。
(19) 蔡曙山 (2001) 哲学家如何理解人工智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1): 18-22。
(20) 蔡曙山 (2001) 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学术界》,2001(1): 16-27。

9. 教学经历和已经开设的课程
逻辑学
(1) 数学逻辑
(2) 模态逻辑
(3) 多值逻辑
(4) 现代逻辑和形式化方法
逻辑学和语言学
(5) 语言逻辑
(6) 自然语言的形式理论
(7) 语用学和自然语言理解
语言哲学
(8) 言语行为理论
(9) 语言哲学
认知科学和交叉学科
(10) 心智哲学
(11) 认知逻辑
(12) 心理逻辑

标签: 其他 博士
联系我们:13439028853

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日,9:00~18:00

Copyright@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550081

主      办: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上海办事处  贵州省博士协会

协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5栋12楼

京ICP备2021017892号-1

Powered by 京黔互连 ©2008-2024  jqlink.cn